后来,高三来了,我们开始害怕每一次考试,却又期待每一次考试,害怕成绩的公布,却又期待着成绩的公布,我们假装不关心自己的座次,却总在没人的时候把排名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们心想下次考试如果再不进步,就不再努力。可不管那次进步退步,努力的汗水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那一年,我们在教室里上自习。尽管操场上篮球击打地面的声音和不时传来的欢呼声总是 “声声不息”,但我们已习惯于不再去理会,不再被吸引,这是在高三那年出现的常态,也是我们在高三那年之后就很难再找回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专注。
“怪异”的生物钟
人物:方福泉,2006年参加高考,厦门某外企职员
时间匆匆流逝,高考于我而言虽已远在六七年前,但那一段为高考而日夜兼程的高三生活,却将永远留于我心。
高三的生活,时间总是不够用,那时候的我们,总有那么一道不会的题型,总有那么一个没搞清楚的语法,总有一道没记住的公式,也总有那么一篇没来得及看的课文。于是,渐渐地,我们总是到了晚饭时间才走出教室,总是心甘情愿把周末时间放在自习室里度过,总是不时地在心里默默回顾考试内容。
为了高考,我们习惯了在天蒙蒙亮的时候起床,习惯了带着惺忪的睡眼洗脸、刷牙,习惯了狼吞虎咽地吃早餐,习惯了早早地在操场上背单词,习惯了在下课铃响起时“卧倒”几分钟。
那时,我们自己起名字叫“特困生”,可是,夜色笼罩大地时,我们却又开始在被窝里打起了手电,抄起了单词,背起了课文,研究起了公式。
后来,我们那被父母视为“怪异”的生物钟,却被我们认为是最明智的安排:因为发现凌晨之前“夜未深,人未静”,所以我们开始每天晚上十点就睡觉,然后自己上闹铃,夜里两三点起来接着学,只为更加专心致志,效率增倍。
就这样,我们曾不分日夜地奋斗,不管严寒,还是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