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假期计划并监督其执行。从放假的第一天起,家长就要了解孩子的假期作业以及假期活动打算,然后根据放假时间,将假期孩子要完成的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当然,计划的制定要有弹性,可以把春节以及节后的若干天扣除,让孩子充分感受节日的欢乐。也要留出部分时间,以便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
假期计划最好形成书面文字并张贴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当孩子高效率地执行计划,或遇到困难仍坚持完成计划时,家长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当然,也可以直接把激励措施写进计划,以增强孩子执行计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家长要以好的习惯影响带动孩子。春节来临,大部分家长也有一段时间的假期,此时,适当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规律作息、健康生活,以身作则地去影响孩子。尤其夜晚,不要熬夜。
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可以看看报纸或者书籍,最好不要看电视、玩电脑。否则,孩子会感觉心理不平衡,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你的话在孩子心里缺少了“权威性”,到最后,你“喊”得再响,恐怕孩子也会无动于衷。
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假期当中,很多孩子将自己“宅”在家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交往对象的减少以及活动空间的限制,导致孩子必然会对网络和电视更有兴趣,慢慢就会出现熬夜上网、看电视,或者沉迷于网络和电视节目的不良习惯。
家长应该创造条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鼓励孩子参加社区的一些公益活动,摘抄社区内一些有意义的对联、看花灯猜灯谜等,这些活动开阔了孩子的视野,使孩子从“小家”走向社会,既避免了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也为孩子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重视亲子交流,让孩子感受浓浓的亲情。在学校,孩子和同学在一起,众多的同龄人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之间有同龄人之间的美好友谊,有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回到家里,和父母是两代人,他们可能暂时会出现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这时,家长不要忙于对孩子进行说教,要多听听孩子的倾诉,多陪孩子玩玩,让浓浓的亲情填补孩子暂时的心灵缺失,情感产生共鸣,自会心灵相通。
寒假,应该是孩子充实提高的机会,家长要尽自己所能让孩子更主动地去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而不是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再痛心地去唠叨、空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