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厦门槟榔小学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常听家长抱怨:“孩子不愿阅读怎么办?”学生也求助:“读不懂书上的意思,怎么办?”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要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近代科学研究表明,读书是对人的潜能的综合开发,读书就是获得丰富的能源,使人的潜能和素质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因此,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培养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但要真正激发起孩子的内在动力,反对外在因素。
比如,家长采用奖励手段鼓励孩子阅读,由此而产生的阅读兴趣,也只是起一时作用,奖励过后,兴趣也会随着消失。
二、掌握阅读技巧
1.广泛选择书目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
2.学会阅读方法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孩子指导阅读实践,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指点阅读的方法。
孩子必须初步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的阅读方法,尽量掌握老师授予的运用基础知识指导读解的方法和运用阅读思考剖析读物的学习方法,为课外阅读服务。
3.善于积累运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规定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有能力,还可以定时进行归类整理。有了积累本,写起文章来就能运用自如了。
4.乐于表达情感
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形式各异的练笔,让孩子善于表达、乐于表达,言之有物,久而久之,养成观察、思索、辨析、反思等学习习惯,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提高阅读速度
提高阅读速度要养成默读的习惯。阅读分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默读比有声阅读速度快得多。默读时切忌唇读。因为唇读虽然不发出声音,但会影响阅读速度。
教有法,但无定法,建议家长还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因材施教。
吴芳老师既是厦门槟榔小学的老师,又是去年福建高考高分作文(69分)得主、厦门一中施滢同学的妈妈。前不久,吴芳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了孩子取得高分作文的秘密。今天,她将告诉您,如何让孩子爱上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