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教育 >> 厦门教育  >> 正文

潘老师语文轩:论点是“滋养”出来的(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好论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读书、思考——— 求知、悟道的自然结果。再聪明的人,不经过长期的读与思的积累、磨练,缺乏对特定专业、领域、问题的关注,都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论点,即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告诉学生什么才是好的论点,如何去追求高逼真度、新颖的论点,不引导学生去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只浮皮潦草地讲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统一,这不是舍本逐末、沦道为技是什么?

  清人袁枚有言:“作史三长:才、学、识缺一不可,余谓诗亦如之,而识最为先。非识,则才与学俱误用矣。”(《随园诗话》卷三)

  清人章学诚也说:“夫史有三长:才、学、识也。……夫识生于心也,才出于气也。学也者,凝心以养气,炼识而成其才者也。”(《文史通义·文德》)

  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在为文诸条件中,“识最为先”,即“见识”“练识”最重要。“识”,决定论点——— 文章的质量。舍此,一切都落空:“非识,则才与学俱误用矣。”人而无识,势必论点陈旧、偏颇。如此,文章未写就已经“胎死腹中”。逻辑再顺当、文辞再漂亮,也不过是一袭华丽的裹尸布罢了——— 我们的议论文教学,教学生的就是怎样包裹尸布。

  那么“识”从何来?刘勰最懂为文之道,《文心雕龙》“文之枢纽”(总纲),前三篇便是:《原道》《征圣》《宗经》,这说的就是为文之根本:“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有道、圣、经,才有写作之“识”,才可以为文。

  有人一定如鲠在喉:照你说的,那学生就没法学写议论文了。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你愿意爸妈陪你做作业吗” 90篇作文吐露心声

鲤城区一小学老师布置作文“你愿意爸妈陪你做作业吗” 90篇作文吐露心声 赞成反对各半 孩子作文吐露心声 台海网9月29日讯 据东南早报报道,“他们都借口忙,其实他们都有空,只是不愿意而已。这就是我希望爸爸和妈妈陪我写作业的原因。”“我不愿意,有一次我在背课文,妈妈在看电...

学而不思则罔!台湾学测变革欲走大陆10年前的教育路

台湾包袱铺,写作有难度!我是提笔困难、下笔崩溃,不是开不了头就是收不了尾的大侃子~~   最近,继轰轰烈烈的“文言文闹剧”后,台湾又一重大教育变革出炉了——2018年的大学学科能力测验首次将写作单独列为考科!   啥意思?侃爷给你们解释一下:原来台湾学测(类似大陆的高...

台湾作家张大春谈两岸应试作文

“写文章应该是自愿和与时俱进的,而应试作文常常忽略了这件事。”台湾知名作家张大春近日在北京作客中国新闻网访谈节目时对记者说,应试作文应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今年的大陆高考刚结束不久,社会上对作文题目的讨论尚在持续;在台湾,每年关于应试作文该如何出题的争论亦经久不息。 张大春曾在去年出版的散文集《文章自在》序中提到,当前的各级升学作文考...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已出 打分差异大将三评四评

昨日,20余万份高考答卷的阅评工作过半。记者探访高考阅卷现场看到,全网阅卷依然延续“背靠背”双评,甚至多评模式。数学、语文阅卷组专家均表示,对于答题中一些细小“瑕疵”会持宽容态度。目前,已经出现满分语文大作文,超过六成考生大作文选择写“说纽带”。   今年北京继续实行高考全科目网上评卷,全市共设6个高考评卷点。昨日,记者探访位于清华大学的一处...

今年首个“满分作文”不实 作者称起标题时欠考虑

昨天,一篇名为《2017第一张高考满分作文出炉:<人生如路,快上车吧>》的文章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有人称这是今年全国高考江苏满分作文。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获悉,这篇“满分作文”是假的,高考阅卷过程全程保密,不可能有作文流出。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篇文章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