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告诉自己:要做一个“理性妈”而非一个“唠叨妈”,假期既要协调好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也满足孩子娱乐放松的愿望,但还是时常觉得力不从心,没有找到最好的契合点。我一个孩子上高一的朋友也反映说,一到假期,太平不了3天,和孩子的矛盾就爆发了。
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真是“距离产生美”?平时我们更能包容孩子,为什么到了假期,和孩子相处多了反倒对孩子没了耐心?是“管多了”令亲子关系反而变得紧张?
点评
亲子摩擦缘于“管得多”
章立早(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心理专家)
游女士对孩子放假期间的管教思路是:一方面希望孩子借这个假期好好休息、放松,另一方面也希望借这个假期好好融洽一下和孩子的关系。因为游女士和丈夫平时工作较忙,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为了融洽和孩子的关系,游女士还用上了年假。游女士还认为孩子“假期要好好做个计划,不能这样无所事事、黑白颠倒下去……”这个管教思路整体是对的。
或许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游女士的潜意识里和许多做父母的心情是一样的,即还是希望孩子多花一些时间补习补习功课,例如游女士在埋怨孩子时就流露出“别的孩子还有趁假期补习的,而他只顾玩还不能让人评说”的想法。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经历了一个学期紧张的学习,放假后因没有了一些学习上的硬性规定,孩子想放松放松是自然正当的。可问题是:有些孩子尤其是有些男孩子或晚睡晚起看电视打游戏,或干脆每天睡懒觉,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实,我们有些成人遇到春节或“黄金周”多放了几天假,也会有“懒懒散散”的表现。
再说,游女士的孩子读初二,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免不了有这么几个特点:不太愿意和父母沟通,有的时候还偏偏和父母对着干,跟他们谈学习就起冲突,别说对父母的唠叨反感,就是对老师的唠叨也反感。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其自制力还不是很强,因而会有不少孩子整天沉迷游戏或网络,并且拖拉磨蹭,丢三落四,没有时间观念。所以,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确实是比较难教育的。
上述这些状况就是假期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的缘故。正因为这样,当游女士多管孩子一下,孩子不以为然,还会抱怨母亲像个十足的“管家婆”,“太唠叨”,也难怪游女士感叹:“照此下去,我和儿子只能是越来越‘相看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