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台海网1月2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文 张向阳/图)眼下,厦门大多高校进入寒假。由于春节用工荒,大学生也就成了节前短期工“香饽饽”。与些同时,各种各样上当受骗或权益受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导报记者发现,当切身利益受损时,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的是“自认倒霉”,而非积极维权。对此律师建议,大学生打工前记得要先签订书面用工协议。如若发生纠纷调解不成,可到法院提起诉讼。
现象 大学生寒假打工频受骗
大概从一个月前开始,招聘寒假短期工的小广告就在各大校园满天飞,超市促销员、餐厅服务员、传单发行员等各类岗位的用工需求量都不少,其中以服务类和销售行业最甚。
面对这些小广告,厦门某高校机械工程系大三学生王坤波有些惆怅。“暑假我在一家美容院打了十几天的工,每天顶着大太阳站在街上发卡拉顾客进店体验,累死累活的,最后却拿不到工钱,这回要谨慎点了,不然又白搭。”
其实,王坤波的顾虑也是许多同城大学生所担心的事。
连日来,导报记者随机调查了厦门高校近百名有过兼职经验的大学生,发现其中超三成的大学生兼职都曾被骗,而且近五成大学生找兼职靠中介,这近五成人中又有过半的人“不赚反赔”。
换句话说,也就是绝大多数兼职受骗的学生都栽在黑中介手里,有的学生还不止一次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