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和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语文教育理论家。代表性专著、120余万言的《语文:表现与存在》风靡语文界。
台海网1月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论辨文写作之要、之难,在于“立论”(立意)。论辨之智慧,在于确立己“论”。
这本不必说的,本来就是。然而,之所以还喋喋不休,只因当今论辨文写作,居然荒唐到基本没“立论”什么事。“立论”成为被丢弃的“敝屣”,已经很久了。
论辨文写作之所以沦为文字游戏,原因是“三要素”理论以“论证”为中心,只求“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此,论点自然便形同虚设。加之,高考作文“被立意”,考生的论点是他人预设、强加的,无所谓“立”的是什么“论”,切题便好,进一步屏蔽了“立论”的作用。
久而久之,以假为真。论辨文写作,大家误以为该做的事就是“论证”。“立论”无关紧要,无非是从“钦定”的若干“意”中“选论”。——— “立论”,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偷换成“选论”。阅卷与写作,因此变得很容易,命题者与考生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