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教育 >> 厦门教育  >> 正文

中国教育报:一不靠舞美道具 二不靠演员阵容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燕子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2月12日讯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10月下旬,在上海落幕的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原创话剧《日租房》,捧回了中国校园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

  消息传来,让包括人文学院在内的很多厦大师生喜出望外。很多人不禁要好奇地问,这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看上去略显“寒酸”的话剧,究竟靠什么获得中国戏剧界的最高荣誉?《日租房》剧组给出了答案:一不凭舞美道具,二不靠演员阵容,打动评委和观众的是,取材于校园生活的剧情及那份对校园戏剧的坚守。

  这几年,依托该校“中文有戏”演出季平台,类似《日租房》这样打动人心的校园原创文艺作品在厦大越来越多。

  2008年,厦大人文学院中文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有了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在学校第一次上演了毕业大戏。此后,该院形成了“每年一台毕业大戏、一次DV展播、一次纪录片展播、至少一台话剧演出或电影公映”的传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院发现,零星的演出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创作与表演欲望。“平日里,学生们自主创作的作品也很多,加上本专业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有戏”演出季总策划李晓红教授回忆说,“我们当时就想,能否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大更集中的实践平台,不仅让他们自创自编,还让他们自导自演?”

  2010年5月,“中文有戏”演出季应运而生。11天9场大戏,在该校建南大会堂轮番上演。其中,6部是以该校中文系学生为主创作的原创话剧。演出向本校师生和社会大众免费开放。

  集中上演带来的规模效应远超所有人的想象。演出期间,能容纳3000多人的建南大会堂场场爆满,甚至一些省内以及湖南、安徽、浙江等地的校友也利用周末时间赶回母校观看演出。“你今天去看戏吗?”一度成为那几天学生之间见面的问候语。一时间,“看戏、赏戏、评戏”的热潮在厦大校园及周边涌动。

  “之所以火爆,是因为这些作品均取材于大家熟悉的校园生活,真实反映了学生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其实,他们不是在‘演’,而是在表达自己,所以容易与观众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冷静下来,李晓红和团队开始分析“火爆”背后的原因。这也更坚定了大家将“中文有戏”演出季及校园戏剧做下去的信心。

  从最初的11天到今年的16天,从最初的话剧和戏曲两种样式到现在包含话剧、戏曲、相声、纪录片、电影等多种样式,从最初仅作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到现在的跨院参演——2012年,该校约有20个学院的近600多人次参与演出季。3年来,“中文有戏”演出季不断求新求变求跨越,而唯一不变的是它始终坚持的校园戏剧之路。

  这种校园戏剧之路既体现在原创性上,也体现在朴素的艺术追求上。从一开始,演出季就坚持百分之百“学生制造”:剧本、导演、演员、道具、服装、灯光设计、舞美、音效、宣传……所有的一切都由学生自己承担。李晓红说,现在回头来看,这种主动追求的“寒酸”不仅控制了每场戏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也借此得到了极大锻炼和提升。

  除此之外,“中文有戏”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学生的创作理念和能力。该校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李洋本科即在厦大就读。她记得,一次,教“编剧概论”的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是撰写《雷雨前传》剧本。当时,还没有“中文有戏”演出季这个平台,李洋根本无法想象真实的话剧演出来到底是什么样子,只好凭着自己的感觉编了一通。“参加了‘中文有戏’的实践活动后,我们在写剧本的过程中,就会考虑场景转换、演员走位、道具布置、灯光舞美等很多话剧舞台展现的元素。”李洋如是说。

  3年间,一批批中文系学生毕业离校,又有一批批新学生登上“中文有戏”大舞台。虽然时光飞逝,但学生对校园戏剧的那份热爱和执着却从未改变。每当演出季大幕落下、学生们手拉手在舞台上谢幕时,听着耳畔经久不息的掌声,李晓红常会不知不觉间热泪盈眶,她说,那一刻,是当老师最幸福的时刻。甚至,厦大校长朱崇实在2012演出季闭幕时也说:“我确实不想宣布它闭幕,希望它永远演下去。”

相关新闻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信息化建设受国家卫计委通报表扬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信息化建设让看病更便捷。(本报记者姚 凡摄)   中山医院实现全套“指尖上的医疗服务”。(中山医院供图)    台海网1月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信息化建设为医院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日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表扬,获评“2015―2017...

港媒:两岸分久必合,统一是大势所趋

香港中评社1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日前在福州举行的“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中华民族历史上尽管有过多种政权的并存,有过不同民族居于统治地位,有过短时间的分裂,但是国家统一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也是两岸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文化台独”企图削弱甚至...

教育部发布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厦门大学入选

台海网12月2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日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发布《关于公布首批挂牌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单位名单的通知》,认定16所高校、2家企业为首批挂牌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单位,厦门大学入选。   据悉,设立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旨在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共识以及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联合声明》成果,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加强中美青...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80年 门急诊量居全省前列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80年,门急诊量居全省前列   -谨记院训,“一院人”诠释了担当、勤奋、德技双馨的精神   -建院80周年医院管理高峰论坛上,管理者们展开对话交流。   -1976年,郑秀木医生成功实施闽南地区首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分离术。   -1972年,外科烧伤...

教育部发布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厦门大学入选

台海网12月2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日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发布《关于公布首批挂牌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单位名单的通知》,认定16所高校、2家企业为首批挂牌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单位,厦门大学入选。   据悉,设立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旨在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共识以及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联合声明》成果,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加强中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