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杨靖/图)都说亲情血浓于水,前世今生都斩不断,但在我们身边,却有一个这样的家庭:祖孙之间互不理解、父子之间难以沟通,同在一个屋檐下,彼此却冷眼相对。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血脉亲情的疏离?在祖孙两代、父子两人看似水火不容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瓜葛让人不能释怀?关怀和爱咋就成了一种伤害?
听听厦门一中王老师的点评和建议吧。
讲述
赵老先生(某学生家长)
孙子竟称我“死老头子”
怎么也想不到,在我最疼最爱的孙子眼里,我竟然成了“那个死老头子”,而他奶奶则成了 “那个死老太婆”。原来那个懂事、善良、可爱的孙子去哪了呢?
孙子15岁了,在一所口碑不错的中专学校就读。尽管原来我们希望他能考上高中,但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只能作罢,但我们没有因此去责怪孙子。我们想,学好一技之长也能立足社会。
在3岁半前,孙子曾由他外婆抚养。3岁半后,孙子一直跟着我们过,在厦门从幼儿园一直读到初三毕业。我自认为孙子和我及他奶奶的感情是比较深的。孙子个性有些内向,但他懂事、善良。学校老师对他的评价是 “勤奋、上进,将来会是个很有出息的孩子。”“思维敏捷、丰富和细致,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孙子上三年级那年,也就是七年前,在漳州工作的媳妇提出与我儿子离婚,尽管儿子不同意,但最后还是无奈分手。孙子归儿子抚养,他妈妈有探视权。我们祖孙三代住在一起。为了不给孙子造成心理伤害,我们几年后才告诉他爸妈分开的事。
在读小学期间,他妈妈总是不断动员他去漳州读书,担心他在厦门生活得不好,但他多次表态说“我喜欢在厦门,爸爸对我很好,爷爷奶奶也对我很好,我要在厦门读到大学毕业”。
假期,孙子有一半时间会去和他妈妈一起住。六年级之后,每次假期结束,从他妈那里回到厦门,我总觉得孙子神态怪异,好像变了一个人。起码在一两周之内,他不和我们讲话,一两周后才会恢复正常。上初中后孙子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不要求也不参与我们家里的活动,和我们也不那么亲近了,他扬言“要独立,要自由,要快乐”!
咋就成了孙子的“敌人”一个偶然,我发现孙子写下了这样的日记内容:“我最伤心的一件事,就是和妈妈分开了”、“他们把我和妈妈分开,就是我的敌人”、“我永远不会和他们和平相处”。其实,我和他奶奶一直让孙子做他爸爸妈妈的工作,希望他们复婚,但未果。而看到孙子日记里表现出的这种心态让我既担心又揪心!
今年3月,孙子初中毕业班的最后一个学期,他妈妈准备给他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我获知后即电话里劝告他妈妈,等毕业后再为他买,但劝阻未成。他从漳州带回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移动手机。其实7年前我就为孙子买了一台台式电脑,他使用算有节制,每天不超过半小时,而且电脑没放在孙子房间。自从有了笔记本电脑后,孙子变了!
笔记本电脑放在他一个人独居的寝室,门可反锁,我们无法对他约束监督。3-5月,发现他玩电脑有些过度,我们苦口婆心规劝他控制时间,因为那样会影响睡眠、影响身体、影响次日上课、影响毕业考。孙子表示自己会掌握好,要我们放心。可是晚上11点甚至更晚,我们敲开他的门,经常发现他仍在玩电脑。
5月底学校举行中考模拟考试,考前20分钟,老师打来电话,孙子还在床上睡觉,叫醒后才赶往学校……当晚我们严肃地批评了他,但孙子说不要我们多管,态度相当抵触。我们听后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他,或许做法有点生硬,他受不了大哭了一场。
当晚他打电话给他妈妈,次日他妈妈即来电话“兴师问罪”,让我们不准管他玩电脑。无奈之下我只好求助他的班主任。
孙子对家人不理也不睬
班主任找了孙子谈话多次,孙子向老师做了保证“中考前不再玩电脑”。我们还请求老师打电话给他妈妈,因为“解铃还需系铃人”。老师也接受了我们的请求,多次打电话给他妈妈,但他妈妈坚持认为:中学生要查资料,怎能不让玩电脑?
这样,在中考前一个月,孙子晚上继续玩电脑,我们屡劝无效,对老师的保证也成了空话。5月底开始,他午餐不回家吃也不跟家人说一声,晚餐时也不与大家一起上桌,一回到家他就板起脸,对家人不理不睬。中考结束后他不辞而别去找他妈妈。有关中考中招的事情他也只与妈妈通气。
这几个月,孙子变得超级反常,也非常绝情。他发短信给他妈妈说 “超级厌恶那个死老头子和死老太婆,他们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就骗所有的人……”这条短信是他妈妈转发给我女儿,他妈妈想要证明孩子不想跟我们过,我后来才知道的。
难道我做错什么了吗?我儿子也觉得很气恼。
这学期开学前两天,我找孙子谈心,他的态度略有好转,去学校回来后还主动讲述了新学校的情况,并表示要在这所学校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可不过几天,他又故态复萌。离家去学校或是从学校返家,也不和我们打招呼,回到家里,他仍不上桌吃饭,更不与我们说话,对他爸爸也是如此。双休日在家,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他都是只泡在电脑里。
其实我想得很明白,不管孙子愿意在我们身边或是跟随他妈妈,我们不会在意,只要他健康快乐地成长。可孙子为什么就不能理解和接受?血脉亲情咋就变成了伤害?
点评单亲家庭导致孩子心理创伤
罗文明(集美中学特级教师)
我十分理解赵老先生的心情。是啊,为什么那样关心孩子,而孩子却不领情?看完赵老先生的讲述,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最近美国耶鲁大学调查研究发现,离婚是威胁孩子的最严重的心里危机,调查报告显示,有37%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离婚后五年始终无法消除心里的创伤,表现得非常低落、消沉,而且性格也非常怪异,他们的愿望就是父母能复合。
父母离婚了,可能成为陌路人,但孩子和父母任何一方都有着血缘关系,这是千古不能改变的事实。孩子夹在父母之间相当为难,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混乱。父母一方对另一方的怨恨,更使孩子苦闷、迷茫。正如孙子在日记中所写的:“我最伤心的一件事,就是和妈妈分开了”、“他们把我和妈妈分开,就是我的敌人”、“我永远不会和他们和平相处”。在孙子的心目中,爷爷、奶奶、爸爸就是把他和妈妈分开的“罪魁祸首”。
其次是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常听一些家长抱怨说,初中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第二反抗期是初中阶段。孩子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开始觉醒,强烈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赵老先生的孙子正处于第二反抗期,加上家庭的原因,所以,他的逆反心理就显得更为严重。
建议
罗文明老师建议:
让孩子有机会表达思想感情
1.不要把夫妻间的恩仇意识传达给孩子。告诉孩子,父母不在一起,并不影响两人对他的爱。做父母的不该用自己的观点来影响孩子的判断力。离婚的大人不管怎样痛恨对方,都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不是,让孩子去仇视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一旦孩子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待父母,那么他就会带着同样的仇恨去看其他的人。想想看,这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单亲应在生活上尤其在心灵上对孩子备加体贴和关心,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感情,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对孩子遇到的困难和烦恼表示理解,帮助解决,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对待,尽量弥补孩子缺少的父爱或母爱,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安慰。
当然,也不要因为孩子心灵上受到创伤就百般袒护溺爱。有的单亲父母自认为用这种形式可以得到孩子的谅解或减轻自己的负疚感,殊不知,这样将会使孩子骄横任性,使其个性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2.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应该更多地去了解我们的孩子,努力弄清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生理上、心理上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此,我们就有可能相对宽容地对待他们的某些极端的做法,平心静气地与之进行交流与沟通。在教单亲孩子时,首先能做他或她的朋友,才能使你的教育发挥作用,因为离异家庭的孩子,一般对别人会有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只有沟通他或她的心灵,才能打动他或她的内心。
3.子女应理解长辈。父母、爷爷、奶奶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晚辈应经常向长辈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长辈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