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2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杨靖/图)一个月前,到了开学报到的日子,可一个高二的孩子死活不肯去学校报到,说是不想上学了。父母劝说,外公外婆奶奶央告,亲戚朋友做工作,他一概不予理睬。情急之下,无奈的家长、孩子的父亲向一个长者赵老师求助,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故事。
赵老师是一位退了休的新闻工作者。她有过18年中学语文教龄、18年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她接受了家长的求助,一周后,她成功了。这个拒绝了所有的人却接受了一个奶奶级长者的学生改变了辍学的念头,重新回到了课堂。赵老师用真诚真情写就了生活版的劝学篇。得知这个故事以后,经编者一再要求,赵老师今天在这里与读者朋友一起分享这个故事。
朋友电话求助
上月初的一个晚上,我和平常一样准备去散步,电话铃声响了,话筒传来一个朋友略带哽咽的声音:“大妈,我实在没有办法了,谁劝都不行,我儿子晓晓就是不去报到,就是不愿去上学了,你得帮帮我,你一定得帮帮我……高二了……”电话里,他的声音焦急并且有点儿语无伦次,可以想见他的无助与痛苦。曾经的教师经历让我对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高二的孩子,不上学将要怎么办啊……我没有多想,答应试一试。
这个不愿上学的孩子我见过一面,准确地说只看到了这个孩子的背影。因为我去他父亲的家的时候,他正忙着玩电脑里的一场篮球游戏,眼睛一直盯着屏幕。那时候,他上初二。他的父母离异时,他只有9岁。他随母亲生活,偶尔也到父亲家里小住,我去小坐,就有了唯一的一次见面。
我对他的全部了解都是从他父亲断断续续的述说中了解到的:这个孩子的厌学情绪始于初三年级,这个孩子曾经参加奥数竞赛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今,摆在我面前的事实是,这个叫晓晓的孩子要辍学了。
当进一步了解到这个孩子不想上学的强硬态度之后,我开始有点儿后悔,他拒绝了所有人的劝告,关闭心门,我行吗?既然答应了,就得努力。该怎么走近这个孩子?我没有贸然打电话,担心一旦他拒绝接听电话,我就没有机会了。
短信叩开心门
我决定用短信来试着叩开他的心门。我字斟句酌写下并发出这样一条短信:
“晓晓,你好。当你打开这条短信的时候,你已经捧着一份长者的真情在手中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真诚,恳请你耐心读完这条短信,谢谢先。我叫赵梅筠,是你父亲的朋友,也是一个曾经的老教师,我们也曾有过一面之交。
三年前在你家里,你在忙着玩一种篮球游戏,紧张而刺激,但你还是认真回答了我提的一个特别小儿科的问题,这让我很感动了一下。你没有回头,但我却感到了你的真诚与善良,谢谢。
所有这些铺垫介绍,是想告诉你,请你给我一个走近你的机会,我不想瞒你,我是接到你父亲的电话才来找你的,你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你当然会知道我们的话题,放心,我不会让你讨厌滴,因为我和我的学生都是好朋友,我很有孩子缘哦。吼吼。我更想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请你不要拒绝我,好吗?祝你好心情。”
落款处,我写下了“一个好人抑或是一个好朋友”。
十几分钟后,晓晓回复了短信“我不拒绝你,我们短信交流好吗?”这条短信让我看到了希望。接下来,他接受了我的建议,我们开始了QQ聊天。
QQ架起心桥
此后的五天里,我们开始了断断续续马拉松式的QQ交流。我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请他做我的电脑技术指导。我告诉他,我除了在电脑上码码文字什么也不会,我需要他的帮助。
我的请求让他感受到了自己被需要,我给了他充分的尊重,他开始接受我,接着,他逐渐打开了心扉。他直接告诉我,自己厌学,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就是毕业了也考不上大学”,他只想学点儿什么 “有用的技术”,他还觉得学校学的这些知识根本就用不上……
我很真诚、很认真地感谢他的信任,然后我告诉他能够理解他的感受,但我接着从不同的角度,从开始的迂回到最后的直白,坦率地告诉他:在他这个年龄段,继续学习是唯一的选择,因为一切“有用的技术”,都只能从知识里得到。
从第一天的下午3点开始,到第五天的零点30分,五天里,我们的QQ聊天断断续续地进行着,最短的时间一天3个多小时,最后那天,我自己在心里称之为攻坚的最后一天,也是关键的一天。我们从下午5点多开始一直聊到凌晨1点多。其间,他吃饭的时候,我也赶紧吃了先生为我准备的晚饭,饭后又继续。
没有大道理,没有说教,没有指责,有的只是隔着屏幕面对面的交流。有时候,我把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孩子,和他讨论着问题,当他说:“我感到你的心理年龄不超过20岁”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这说明我们之间的代沟在这一刻不存在了。
真诚打开心结
为了打开他的心结,让他认识到回到学校、回到课堂的必要性,我煞费苦心搜肠刮肚苦口婆心。我举例子、讲故事,甚至连我自己参加成人高考时因为忙累也曾一度想放弃的事儿都抖出来了,目的只有一个:这是个16岁的孩子,这是一个要上高二的孩子,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不能看着他放弃学业浪费青春!
最后那天聊天结束的时候,他提出要见我,他说要当面告诉我他的选择。我把见面地点选在了一个汉堡店,那是一个孩子们都喜欢的地方。在那里,他说了一句让我很感动很温暖的话,他说:“老师我一定要见你,如果我这辈子不见你一面,我就白活了,太亏了。”
哈哈,16岁啊,好“长”的这辈子,我得到了一个孩子的认可,在人生的一个岔路口,帮他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那一刻我很有成就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晓晓接受了我的真诚,他决定去学校报到,回到课堂。
我为晓晓的决定而欣慰。我很认真地告诉他:“你只有16岁,还没有成人,作为你的长辈,我不能眼看着你做出错误的选择而不阻止,那样我会有犯罪感。”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陪晓晓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赵老师的话
以平等视角和孩子做朋友
赵老师说,当晓晓自己告诉父母亲,他要去上学时,父母亲喜极而泣了。在这里,赵老师想和家长们分享的是:
孩子更需要精神关注:作为家长,他们原本也是可以做到帮助孩子把厌学的苗头制止在最初的阶段,遗憾的是,他们缺少和孩子的认真交流,他们以为,给孩子提供足够优越的物质条件就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孩子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注,包括严格要求。
真心实意地当孩子的听众:千万要真诚地对待你的孩子,当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和他们交流。要真心实意地当听众,倾听孩子的需要,包括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要允许他们畅所欲言。要从心里给出好的建议,给孩子以疏导而不是简单的指责、粗暴的干涉抑或是一味的放纵。
和你孩子做知心朋友:要以平等的视角和你的孩子做朋友,不是作秀,是作为知心朋友那样的真诚交流。换位思考是很重要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是平等交流的基础。而这时候,需要家长自己也有点儿“孩子气”,这样,可以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