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9月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 沈晓丽)再过两天,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到了。当今社会,随着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家校联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家校联系现状如何,家长如何看待家校关系?什么样的老师最受家长欢迎?针对这两大问题,本报《学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中小学生家长。调查结果出来后,我们邀请了厦门湖明小学校长林国显、厦门一中副校长欧阳玲、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做了点评。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为进一步和谐家校关系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90份,其中小学生家长55份,中学生家长35份。调查范围涵盖实验小学、湖明小学、瑞景小学、双十中学、松柏中学、湖滨中学、莲花中学、金尚中学等各中小学校的家长群体以及本报《学堂》家长QQ群的部分中小学生家长。
家长看重“爱岗敬业认真负责”
您认为好老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在家长眼中,“爱岗敬业,认真负责”是最重要的素质,家长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为26.7%;其次是“教学能力强,治学严谨”,为23.3%。
哪种风格的老师受赞赏?家长们选择了 “尊重学生,民主开放”的老师,这一选项比例高达32.1%。
此外,“幽默风趣,性格开朗”和“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也颇受家长欢迎,比例分别为24.5%和22.6%。
在学生群体中,个性张扬、观点独特的老师很受欢迎。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这类老师家长并不太感冒,只有3.8%的中小学生家长喜欢这样的老师,其中小学生家长的比例是2.9%,中学生家长是5.3%。
哪类老师最不为家长所接受?数据显示,“工作不负责,上课敷衍”的老师名列榜首,其次是态度粗暴、体罚学生的老师,分别有28.6%和20.6%的家长选择。
点评
林国显:教师素质,重在师德,这是家长最看重的根本原因。好老师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就是三个关键词:爱心、责任、智慧。强调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责任去培养责任,用智慧去发展智慧。教师的品格、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家长就特别看重教师的良好师德形象。厦门的老师都很敬业,很打拼,已经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校园文化,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从问卷调查的内容和数据可以看出,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改变,从过去喜欢那种“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的老师转向现在喜欢那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事实上,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今天,作为教师、家长应该更加自觉地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久已成习的行为模式,以适应孩子发展的需要。
欧阳玲:这个数据非常准确,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老师的需求其实很简单,总的可归纳为三大点。其中,首要的一点是,老师的师德要好,家长很关注老师是否爱岗敬业,是否用心在教书,简单归纳就是要“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其次就是业务强,即“教学能力要强”,最大的表现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要提上去;关注的第三点就是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是否关注,因此“尊重学生,民主开放”的老师很受家长欢迎。
近五成家长认同教师“崇高”
如何看待教师这份职业?49%的家长选择了“崇高的职业,值得尊敬”;其次是“工作辛苦、压力很大”,以及 “工作稳定,有固定假期”,所占比例分别是24.5%、22.4%。
点评
林国显: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高素质的教育队伍,这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否则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在厦门,教师职业之所以受到社会尊重,是因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重视教师的作用,其次广大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得到了全社会普遍的尊敬和爱戴。家长们也见证了老师工作辛苦,压力很大,所以,对老师格外崇敬。尊师重教在厦门已蔚然成风,教师的社会地位、生活待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师们安居乐业,心情舒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
欧阳玲:作为一线教师,看到这一数据,我感到很欣慰,也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这份责任很重大。当初选择当老师,并没想到社会对子女的教育是如此的关注,特别是今天,国家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使得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近半家长月联系老师1-2次
家长一个月和老师联系几次?从调查结果来看,每个月和老师联系“1-2次”的最多,占44.7%。每个月联系“2-3次”的比例是18.4%,联系3-4次的是10.5%,联系4次以上的仅为5.3%。
在家校联系上,小学生家长比中学生更积极些,小学生家长有四分之一每个月与老师联系3次以上;而中学生家长,近九成一个月与老师联系的次数在2次以内。
在主要联系方式上,家长们首选电话,比例为62.5%;其次是QQ或E-mail,而这一方式更为小学生家长接受,26.9%的小学生家长首选这一方式。
除了电话外,中学生家长更喜欢通过家长会以及家校互动平台和老师联系,两者比例分别为28.6%和14.3%。
点评
林国显:在家校联系上,由于老师了解掌握的信息多,一般都占据主动,特别是近几年教师的家访已经成为常态化、制度化的一项工作,加上电话、短信、QQ、家长会、家校联系本、家长学校互动平台等各种联系方式的方便快捷,现在的家校联系是更频繁、更及时、更有效了。
而作为家长,有的出于对老师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的考虑,不便主动联系,不想轻易打扰,这也可能是家长主动联系老师次数较少的原因。
欧阳玲:一个月家长联系老师的次数,与孩子所处的年龄、年级都有很大的关系。相对而言,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比较多,因为孩子还小,大多数家长还处于 “包办”阶段,与老师的联系自然也多;而到了中学,孩子有了独立意识,再加上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已趋于稳定,中学生家长联系老师的需求相对小学生家长就没有那么迫切,会显得弱一些。
从个体来看,家校联系还有时间性、年龄性的特点,比如初始年级、毕业班,家校互动会更频繁些。
从联系方式来看,调查数据也反映出如今家校联系的手段越来越多元化,早已突破了面对面、电话对话的方式。比如家校互动平台,拿我们一中来说,家长一个月通过互动平台与老师联系远不止四次,沟通非常顺畅。
超九成家长对家校关系“满意”
如何看待家校关系?对于这一问题,高达76.3%的家长认为 “非常重要”,21.1%的家长认为“比较重要”,仅有2.6%的家长选择“一般”。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家校联系的“主动性”上,家长和老师基本相当,47.4%的家长选择“老师联系我和我联系老师的频率差不多”。
对于目前的家校关系,超九成家长表示“比较满意”(含很满意),其中26.3%的家长“很满意”,55.3%的家长选择“比较满意”,18.4%的家长认为“一般”,没有家长选择“比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
点评
林国显:2007年,厦门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师德建设年”和“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后称“三项主题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功。“三项主题活动”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已经常态化、制度化地坚持做了4年多。因此,家长对家校关系会比较满意。
欧阳玲:超九成家长表示“比较满意”(含很满意),这个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厦门市的教师都很爱岗敬业,而老师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广大家长的认可,厦门市“三项主题活动”显现出很明显的成效。
而另一个数据:76.3%的家长认为家校关系 “非常重要”,则反映了家长越来越关注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家校配合与互动,这是一大进步。过去,很多家长把孩子丢到学校就撒手不管了,以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其中,关心重视孩子的学习,这也对我们学校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在家校互动上仍要加倍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