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玲(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台海网9月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 沈晓丽)“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素质成为首选,反映了家长们对老师态度的殷殷期望。事实上,这一素质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都很重要。“尊重学生,民主开放”、“幽默风趣,性格开朗”以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等优良品质也同样如此。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都很鲜明,家庭的氛围越来越民主开放,家长们也越来越注重对子女个性的塑造,因此很期待老师起到良好的榜样与熏陶作用。
相反,具有“工作不负责,上课敷衍”、“态度粗暴、体罚学生”等不良素质的老师自然成为最不受欢迎的老师。
至于个性张扬、观点独特的老师,虽然不受家长的青睐,却很受学生的欢迎,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现在的学生个性越来越鲜明,而个性鲜明的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可谓他们的“代言人”,自然会对这类教师青睐有加。
在家校关系上,随着各种信息平台的出现,看得出现在的家校联系方式,已超越了以往单一的家长会或电话联系等而呈现出多元化,使家校联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家长们从学校了解到的孩子的信息也更加丰富,也十分渴望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学校的指导,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加上现在的学校都意识到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二者可以相辅相成,校风也更加开放,愿意吸纳家长们的意见,因此家长们对家校关系的满意度很高。
个人觉得家校关系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教育进步的表现,今后中小学在这方面的工作应该加强。
微建议
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家长们纷纷建言献策。
家校联系可以选择多开家长会。现在一个学期有两次左右的家长会,个人觉得少了点。
不要只是告状才找家长。老师和家长要互相配合,不要把责任都推给家长,老师和家长之间应该多些互动。
不要总是叫家长去学校,也欢迎老师来家里做客。
老师要体谅家长的难处,希望有机会和老师沟通,平时能交流的机会太少。
希望学校开家长培训班,提醒家长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项。
希望每个月都有一次家长见面会,可以和老师一起就孩子在校一个月的情况做个小结。
学校开通的家校互动平台要通畅,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才能及时有效;希望学校多组织老师与家长在一起的活动,能够让老师与家长更有机会沟通交流。
理解教师的辛苦,但是希望老师在接待家长时态度热情诚恳,特别是在沟通孩子淘气或是学习不好的问题上。好的态度能加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多沟通。不要对成绩不好的孩子不关心,不要对成绩好的孩子特别喜欢。孩子的情况要和家长保持长期沟通。
严格要求学生,多与孩子从心灵沟通。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家校联系要常态化,家长学校要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