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25日讯(海峡导报学堂记者 沈晓丽 明小莉)今年,来自福建寿宁一中的杨华所作文言文作文《士运论》被评为优分作文。不单是福建,记者发现,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优分作文中,不乏文言文作文的身影。
早在2001年,江苏考生蒋昕捷,因满分文言文作文《赤兔之死》一炮成名,这是近年来第一个以文言文写作获得高考作文满分的人。而之后,几乎每年,全国都会出现一两例高考文言文作文优作。如去年,湖北一考生所作的《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在湖北省2009年语文高考中被阅卷老师评为“最牛满分作文”。
不过,对于今年福建省的文言文优分作文,各方观点不一。有名师认为,这是篇大胆而新颖的文章,考生运用古文的笔法,以典故来传达思想,到位而深刻。不过,也有名师认为,此文论点游移,前后相左,从义理、考据、辞章上看实在并不高明,行文的逻辑有些混乱。
撇开对该篇文言文作文本身的争论,此文一出,有专家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不应提倡中学生写文言文作文。用文言文写作只会破坏文风,弄得文白夹杂,写得不文不白,非古非今,后患无穷。
文言文作文得高分,是否对学生写作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中学阶段,该不该提倡学生用文言文写作?就此话题,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正方应引导学生多重视文言文
赵长天(《萌芽》杂志主编、新概念作文主要发起者、上海作协副主席)
高考文言文作文得满分,我不反对。第一,不可能很多学生用文言文来写作,敢在高考中用文言文来写作,说明这个学生有这个能力。而老师给批满分,说明这个学生的文言文能力很强。像这样的学生很少,因此根本不用担心,文言文作文得满分会对其他学生有所引导。
个人觉得,就算是有所引导,这种导向也不见得差。现在对文言文不是说掌握得好,而是普遍不够。当年五四时期,胡适、鲁迅等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强调用白话文写作,是从文化普及的角度来提倡,当然这其中也造成了一些损失。因为文言文很美,很浓缩很精练,中国文学中很精华的部分都是保存在文言文中的。
学生读到高中,应比较好地掌握文言文。过去一贯中西的大家,如胡适、鲁迅、钱穆,他们对文言文的掌握都很好,对中国古典文化有很好的了解。
现在,不少人读《老子》《孔子》《诗经》《史记》等,读得很吃力,因为语言障碍。文言文作文得满分,引导更多学生重视文言文,这是好事。
其次,在作文写作时,我们应提倡多元化。社会是多元的,学生可以用文言文来写作,也可以用非常西化的语言写作,比如一些学生深受欧美文学的影响,他就可以用非常西化的语言写作。写作不应该存在限制。用文言文写作,100个学生中,可能只有一人,个别学生因自己的兴趣和努力,用文言文写作,没必要限制,而应适当鼓励。
我们这个社会容易随大流,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人比较少。用文言文写作比较有特点有个性。文言文作文得满分,我觉得有两点意义:一是引导鼓励学生多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引导鼓励学生重视个性、独特的东西。
有利于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陆豪(厦门科技中学语文老师)
这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开始出现了文言文,反对者很多,但我认为,只要高考作文没有明令禁止文言文写作,使用文言文写作是不应该受到非议的。
去年,湖北省的一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文言文满分作文就让人拍案叫绝,这篇被誉为“史上最牛的满分作文”,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堪称一流,非用文言文不能取得这样的写作效果,特别是文章将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合在文言文的字里行间,文字精美又不显空洞,立意深刻又流露深情,读罢此文,使人不禁感慨万千,沉浸在无限的历史遐思中。
其实,从2001年的那篇文言文作文《赤兔之死》开始,越来越多的文言文满分作文开始出现,据说今年有篇未曝光的“奇文”,竟让古文字学家和古文献学专家都刮目相看,认为该生的古文造诣已经超越老师,可以直接跨过本科读研究生了。为了读懂这篇奇文,数位专家为此反复查找资料,光做注释就用去四张纸,这实在是一种奇迹。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奇迹出现呢?我认为,这就是文言文作文深入人心的表现,越来越多的同学在尝试进行文言文创作的同时,开始有意无意地进行古典文学方面的积累,也正是因为有了深厚的古典文化积淀,才有了考场上信手拈来的创作快感,这些创作出来的文言文精品,阅读起来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对高考这样具有导向性的考试来说,提倡文言文写作至少在民族文化的认同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文言文是我们的文化遗产,继承并发扬光大是我们后世子孙的责任,高考满分作文开始出现文言文,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我们民族文化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这是可喜可贺的现象。
写文言文更易得高分,因为创新小陈(双十中学高三学生)
我曾在市质检考试中用文言文写作,并上了全市的优作。我个人认为,用文言文写作,写得好拿满分是很正常的,而且相对来说更容易得高分,因为比较创新。文言文作文得高分,这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但模仿应量力而行,不能盲目。
创新的思路有很多,文言文只是其中之一,选取这样的优秀作文有利于扩展大家的视野和思路。但用文言文写作,首先是要量力而行,如果有能力,可以尝试。
反方不提倡学生用文言文写作
苏承伟(同安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省语文学科带头人)
能用文言文写作,并得满分,说明该学生文言文功底很深厚,在文言文语言表达上非常流利,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不过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我们并不提倡学生用文言文写作。
这几年在学科教学中,我们都不提倡学生用文言文写作,除非极个别文言文功底很深的个例现象。在高三学生的作文指导中,我们也会在考生中强调这一点,当然个别文言文突出的考生用文言文写作,我们也不反对。
可以说,如今文言文很好的学生,很少,我们整体上不提倡学生用文言文写作,因为这涉及的面很多。首先,用文言文写作,学生要把文言文的意思、语言表达得很流畅,写作时要符合文言文格式,这点很难,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对文言文的学习有所削弱,如果不是课余钻研得很深很透,很难有非常高的水平。
其次,文言文写作,最忌讳文白相杂,就是文言文白话文杂在一起说,而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写不好的一大原因。文白相杂是老师最不喜欢的一种文风,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在高中应试作文中,我们不提倡用文言文写作。
文言文作文可谓剑走偏锋李晓红(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言文的写作难度很大,它需要非常深厚的功底,因此只有少数学生才能完成。
首先,写文言文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其次将阅读变成书写方式的难度也非常大,你的想法不一定能表达得出来。另外,古汉语对虚词的使用要求也很严谨,不能乱用。
写文言文作文可谓剑走偏锋。评卷老师也有个人的喜好。一种可能是评卷老师一看就很喜欢,从而给出高分;另一种可能是评卷老师的古汉语造诣高,一眼就看出词语使用不当,从而大量扣分。
高考时,与绝大多数同学写不一样的文章,风险比较大,首先就需要学生有承受这种风险和压力的心理。高考容不得闪失,为保险起见,还是稳妥一点为好。平时可练练笔,当是探索和实验。
不要以文言文形式博噱头施茂枝(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文言文的应用不广,即使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必用文言文写作。虽然个别学生写出的文言文作文,质量确实不错,但是不提倡用这种方式。因为真正好的文言文用词要十分精湛,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极少。
其次,审阅文言文作文,对阅卷老师也是一种考验,要求老师不能盲目给分。倘若学生的功底不够扎实,一眼就能被阅卷老师瞧出其中的毛病,更不利于得分。学生不能用这种特别的形式博噱头、博高分,否则就会如同《士运论》作者说的那样走向两种极端“要么零分、要么满分”。
求稳为上不要为求新而作小刘(高三学生)
关于文言文写作,在高考作文中确实是比较少见的,虽然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不过,在高考考场上既有勇气又有实力写下文言文的人能有几人?个人感觉在考场上,特别是这一战定天下的高考,还是求稳为上。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能对文言文熟练使用,仍为了求新而贸然使用文言文,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文言文写作,写得好,得高分,但如果写不好,可能分数比平时还低,风险还是很大的。况且现在的学生,文言文功底很扎实的并不多,用文言文写作还是太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