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5月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梁张磊/图)离高考不到40天。在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占了高考语文半壁江山的高考作文备考要注意些什么?
厦门市教科院语文科主任、福建省语文学会副会长、特级教师俞发亮老师悉心撰文提醒高三学子:学会正确审题,避免审题错误,仍然是重中之重。
名师档案
俞发亮 福建省语文学会副会长、厦门教科院语文科主任、特级教师
审题非常重要!
作文成绩能否及格的“分水岭”
从近几年全国各省高考试卷看,材料作文试题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题型。而材料作文试题的“材料”,客观上是学生写作的第一道“门槛”。根据目前的评分规则,大体而言,能否读懂它,能否整体把握它的意思,进而能否正确地审题立意,是作文成绩能否及格的“分水岭”。
虽然命题者主观上不会有意为难考生,不会人为地设置、提高审题的“门槛”;但是,客观上,几乎每道材料作文试题,都免不了部分考生偏离题意。就2014届高中毕业生近几次省市统考的情况看,每次偏题的作文不在少数,只是偏离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每位学生在审题这个环节上都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如何正确审题?
“两步走”:发现矛盾、提炼论点
1.强化审题意识。
每位学生头脑里首先要树立、强化正确审题的意识,学会问自己:“我这样立意符合题意吗?”不能“检到篮里就是菜”(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第一联想”有时是靠不住的;应当构思两个或三个“立意”,然后进行比较、鉴别、筛选,选择符合题意的立意。诚然,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务必统筹安排时间,保证写作50分钟以上(不必纠缠于选择题,花费过多的时间)。
2.掌握审题方法。
“材料”是材料作文的由头、缘起,在行文中应不时地渗透、关照、提起,如“盐溶水中,无形有味”。材料作文是一种资源型作文,试题中的“材料”是给予写作者的第一份资源,是写作思维的起点、思想的火种。
考场议论文的观点由何而来?“从作文试题的材料中来”。这既对又不对,准确地说,是从对材料的矛盾分析中来。所以,从作文题目的材料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是议论文写作思维活动的第一步(问题——议论文写作的起点)。
因此,材料作文题目一般情况下适用审题立意“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沉下心来,冷静地从作文题目中发现矛盾(这个“矛盾”往往就是“论题”);第二步,根据自己对论题的认识、积累、判断,提炼、形成论点(判断、陈述句)。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2012年四川高考作文试题)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有大陆架和沙漠/有人的生命……/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这首诗蕴含着多重矛盾,为读者提供了多元、广阔的思维空间:
①一滴水之渺小、单纯与一个世界之博大、丰富;
②雪作为固体与水作为液体的转化(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③水的消失(沙漠)与隐藏(大陆架);
④无生物的水与生物界的最高形式(人的生命);
⑤这一切说明水的伟大,但是又是很脆弱(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
⑥面对容易逝去的美好,哀叹人生无常的悲苦(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 审题、构思当然不能在这些矛盾面前止步,还应该进一步从这些矛盾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从第①组矛盾至少可以形成以下论点:一个细节透露出一个人的习惯、性格、命运;一种行为折射出社会的风尚;一种礼仪透视出民族的文化;一次事件反映出世界的形势;一个小小个体与浩渺宇宙紧密关联;一次蝴蝶的振翼引发国际风云的变幻。
从第⑥组矛盾至少可以提炼以下论点:珍惜点点滴滴的美好,可以成就伟大;珍惜脆弱的生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避免审题错误
既要整体把握又要领会材料中心
材料作文审题,既要整体把握,又应抓关键词句及其之间矛盾的辩证关系,注意领会材料的中心、倾向。
其一,不能就只言片语随意生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2008年高考福建卷)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个别考生一看到“三”,就立即联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三”与材料中心有关吗?还有的考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这三种饮料的价格悬殊,于是感叹:“社会贫富不均啊!”
这是典型的审题思维“三级跳”,完全不顾材料的中心、整体,自由地联想、生发,又是审题的一大误区。
其二,不能将材料作文话题化。
4月上旬省质检有篇考生作文以《科技的利与弊》为题,其思维轨迹如下:
莠草,会破坏田间的植物,但可以成为动物的食物→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技是把双刃剑,也有两面性。
这是典型的由“材料”中抽出一个概念(“两面性”),然后引申出去(完全不顾材料),写成以这个概念为话题的作文,以致严重偏离了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