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二,《自己的白纸》:在每个空间不为人知的地方,都会有一个盘在运转着,这是命运之盘,每个人的命运都会在此中显示,每个人也会有着不同的命运,或喜或悲,没有人知道,而这盘不只会显示,还会预测,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命运是自己来掌握的,是不被他人左右的。
从考生答卷情况看,面对如此浅显的材料,考生依然审错题、立错意,这是比较令人担心的。新材料作文是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话题自拟,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自己确定写作思路,进行思辨、联想、想象,结构成文的作文形式。命题人不确立“什么什么”话题,也不限制作文题目、文体等,显示了更大的开放性。这也正是“新材料作文”较其它形式命题的优越性。
但为什么会存在“审题立意”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1.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差:
对材料的理解把握,主要体现在能不能体会材料的主题,即精确地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会不会抓人物言行举止,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会不会抓故事的主要情节,体会其中的道理;会不会抓景物特色,抒发内心情感;会不会抓事物的特征,阐明事理或作用。从例一、例二看,两位考生都出现了不会将自己的话题与命题材料的主题 (或中心)结合的问题。
2.对材料的概括能力差,不会扣紧材料生发开去:
近几年的作文试卷,考生不会概括材料的问题比较突出,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概括不完整、理解不清晰。最大的问题在于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选出有利于“立意”的信息的能力不足。例一如果能揭示不要跟谁比,要知足;之所以有贪念,是因为会跟谁比这样的道理,也不错。例二如果能揭示不要被“比”的结果所左右,那会更好。
[应试点拨]
“审题”是“立意”前奏
怎样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立意”,这就离不开审题。审题,就是要善于由个别到一般,敏锐地发现特殊个例的普遍意义;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思考,分析实质;要善于展开联系,纵横引申,分析影响。摆现象、析原因、明实质、说影响,是此类文章写作常见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