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考生应对自己的水平、所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做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务实地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稍稍努力就能达成,也就是俗话说的踮踮脚就能碰到的目标是最理想的。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既不会迷失方向不知所措,又能保持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复习起来负担较小。拨开浮云,脚踏实地,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提醒家长
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很多孩子往往把家长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一旦家长的目标偏离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就会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挫折感,影响孩子中考的积极性,甚至激发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中考前30天,这样的冲突是绝对需要避免的。
告诉孩子:“不管你考出什么样的成绩,我们都能接受。不管你进入什么样的学校,爸妈一样爱你,为你骄傲。”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与关爱,比起提出各种目标,不断地催促压迫,效果要好得多。
忌活在过去 要着手现在
“老师,我觉得很痛苦,我恨自己以前为什么不努力……每天都陷在后悔的情绪里,根本没办法专心准备考试。”
“我儿子小学成绩很好,初一刚进来的时候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我不明白为什么他现在越考越差……”
上面的想法,在考生和家长中相当常见,要么沉浸在悔恨中无法自拔,要么抱着曾经的辉煌对比出现实的绝望,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纠缠于过去,而忘记想想现在我需要做的是什么。
对于考生来说,中考已经在眼前,这个时候,回忆过去并不会帮助我们获得进步,而只会让我们流于空想。我们需要的是着眼未来、着手现在。着眼未来,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着手现在,就是要根据目标,弄清楚自己现在该做的和可以做的,然后拟订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切实执行。
考前30天,每个考生都能列出许多需要完成的任务,时间应该如何安排?到底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定好的计划总是完不成怎么办?光是想这些已经能让很多同学抓狂了。这些同学,请注意:
1.考前时间有限,不要想着面面俱到,把所有任务都完成是不可能的。
2.每天晚上写出你明天必须做的事情,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排列,排列的时候应先考虑事情的“轻重”,再考虑事情的“缓急”。所谓“轻重”,在于这件事是否有助于实现某个重要的目标,以考生而言,就在于是否有利于中考,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把它排到任务列表的最后去,能不做就不做。
3.第二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必去顾及其它事情。第一件事做完后,再做第二件,依此类推。到了晚上,如果你列出的事情没有做完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剩下的事情明天再做。
●提醒家长
不要对孩子说你以前怎么样、你应该可以怎么样,在考前30天,这些话都是多余的。只要督促孩子安排好每天的任务,然后看看自己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尽力协助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