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之二:答非所问,生搬硬套
【试题回放】(双十模拟卷)《杨宪益:兴来纵酒发狂言》(原文略)
从材料取舍的角度看,杨宪益的最主要成就在翻译事业上,文章中却用相当的篇幅写他的打油诗创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谈谈你的看法。
【失误答案】作者这样写旨在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真切可感的杨宪益的形象。杨宪益的主要成就在翻译工作上,但是他是因为爱国才会呕心沥血为国效力,写打油诗表现了他真切的爱国情怀,让人明白他炽热的报国之心和当时翻译著作事业的不易。
【失误分析】有些学生喜欢走江湖卖膏药,生搬硬套,脱离文本,主观臆断。类似“有血有肉、真切可感”的答案就像狗皮膏药,随便糊一糊,根本踩不到得分点。“爱国”一说在文中更是毫无根据,完全是主观猜测。这样的答案说明读懂文本至关重要。
【参考答案】本文主要不是介绍杨宪益的翻译成就,而是介绍杨宪益洒脱、随意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点。他的打油诗创作不受限制,方便抒发自己的真性情,用于朋友间的吟诗唱和,正是他洒脱、随意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点的体现,所以,用相当的篇幅写他的打油诗创作。
失误之三:答题笼统,内容含糊
【试题回放】(双十模拟卷)《杨宪益:兴来纵酒发狂言》(原文略)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取材来表现杨宪益的性格特点的?请简要概括。
【失误答案】①从他生活对烟酒的喜好;②与妻子之间的感情,妻子眼中杨宪益的特点;③他在“文革”时期的狱中生活和他对“文革”时期生活回顾的态度;④他与朋友相处、作诗。
【失误分析】答案过于笼统。从答案看,该生基本掌握了答题技巧,知道分为四点作答,四个方面也与参考答案基本一致。可是因为答案后三点的表述过于笼统,到底用什么表现了杨宪益的什么特点不够明确,所以只得了1分。答题中要注意题目中“取材”的“材”和“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既要概括,又要答出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