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1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上周,厦门同安一中的李莉莉老师告诉大家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在于“读懂”、“审明”、“述准”。今天,双十中学杨极生老师撰文为你细说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精髓。
名师档案
杨极生 厦门双十中学高级教师,厦门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市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有多年高三毕业班工作经验。
易错点
省《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要求了解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但在考试中常见下列失误:
失误之一:照抄原文,糊成一片
【试题回放】(2009年广东卷)《黄侃先生二三事》(原文略)
按照第⑦段中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作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
【失误答案】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失误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主要观点的评价能力。要求把握传主的言论,理解传主的言论所透露出来的观点态度,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可是有的学生不善于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文章的意思,不会提炼概括,只能够照抄原文,并且不分要点,糊成一片,这样的得分一般不会高。
【参考答案】①中国传统学术博大精深,难以穷尽。②应当始终保持谦卑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学习、钻研。③要有真正的发现,推动学术的发展。(真正领会中国学问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