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1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上周,厦门二中叶湘瀚老师告诉我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精髓在于把握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今天,厦门同安一中的李莉莉老师将撰文为大家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这就是:“读懂”、“审明”、“述准”。
易错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主要文体是散文和小说。备考时要牢记三个关键:读懂、审明、述准。下面,我们先结合厦门2012届考生在上学期期末质检和省质检中的答题情况分析考生的常见失误。
阅读粗略 就题解题
例题:(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卷 《五九》第14题)小说开端部分对张丙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有何作用?
误答:通过描写张丙的外貌与神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个穷苦老百姓的形象,说明底层贫苦市民在当时社会风气下遭受迫害,很痛苦,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沦落,风气的低下。
解析:未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就题解题,没能联系下文主人公的典型语言“中国人是无望的”和他打抱不平的行为来思考。
参考答案:起到反衬的作用,以他瘦弱、无神的外表衬托他的正义勇敢和对国人国事的关心。
疏于审题 答非所问
例题:(省质检卷《天池浪漫曲》第15题)文章的标题是“天池浪漫曲”,全文主要内容却是王洛宾的故事,这矛盾吗?请就此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误答(节选):不矛盾。首先,以“天池浪漫曲”为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解析:题目问的是标题与王洛宾故事之间的关系,答的却是标题的作用。
层次不清 要点疏漏
例题:(省质检卷《天池浪漫曲》第15题)(题目见失误分析2)
误答:不矛盾。①以“天池浪漫曲”为题与王洛宾作曲家的身份相呼应。②以描写天池衬托出对王洛宾的仰慕。③以游天池为线索引出对王洛宾的想念。
解析:考生答的第一点写出标题中的“曲”与王洛宾身份的联系,符合要求。第二、三点内容有交叉之处,且未扣关键词“浪漫”进行分析,以致疏漏了要点。
备考点津
一、读懂
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重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即便是考查词句在文中的作用这样看似“局部”的试题,都与文本中心紧密关联。观照全文,读懂文意,解题才能有的放矢。
1.由形探旨,思考形象与形象、形象与意义的关系。
这里的“形”指文本中的人、事、景、物。形象性是文学类文本的特点,读小说要从具体的人和事推及“人”乃至社会特点;读散文,要通过文中的“形”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深意。
提醒:思考形象与形象、形象与意义的关系,就是探寻主旨的过程。
2.边读边悟,梳理整合。
表达作者情感思想的句子往往散布在文章各处,阅读时不能走马观花,应边读边悟。如读《走进腾格里》前三段(文本见《考试说明》),第一段“小孩子似的”说明单纯,第二段“甩”、“多余的东西”表现出对身后世界的不满,第三段“就这几样东西”意味着简单,前三段作者的思想已现端倪,考生边读边悟后再梳理整合,文章的主旨就能明了。
3.寻“蛛丝马迹”,把握关键处和隐含信息。
关键处包括标题,文中概括性或含情感元素的语句,反复出现的词语和句子,揭示主题的中心句,升华主题的结尾句,标识文章脉络的过渡句等。
隐含信息包括作者,文后有时出现的注释,写作时间和地点以及文章出处等,它们可能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尤其是注释,往往是命题者为帮助考生理解文意而搭的桥。
提醒:读懂文章之后再读选择题,避免先入为主。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是五选二,这意味着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是设错项,若先读选择题,可能会被设错项误导。
二、审明
1.选择题:细看要求,立足于整体。
2010年福建卷 《春风》的选择题要求选 “正确的”,2011年《走进腾格里》则要求选“不正确的”,看清要求能避免无谓的失分。
对细部进行分析的选项也可能需要整体把握。如《走进腾格里》的选择题A项考查对第2段语句的理解,需联系文末的“精神”、“灵魂”方能准确判断。
2.简答题:
首先要分析题干关键词,明确题目显性要求。题目中包含解题的钥匙。如《走进腾格里》第14题问月光牵动人的“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这意味着所答须是“月光牵动”的对象;须是“最深处最悠远”的,而非浅层次的东西;“哪些”说明要分点作答,“联系上下文”谈“你的理解”意味着要整体观照,找出关键句并加以概括。
其次要依据文体特点,思考题目的隐性要求。如2011年山东卷《审丑》第20题要求赏析语句“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曾老头,每张脸都僵硬,盛着或含蓄或显著的恶心”。此题若能从小说的特点出发,思考写“不少人”与主要人物“曾老头”的关系,就能明白这是侧面描写。答题思路是明确手法,说明手法的具体运用及表达效果。
三、述准
1.整体观照,避免疏漏或重复。
一要整体研读两道简答题,避免重复。
规范试题不会出现考查内容重复现象。可有的同学在答《天池浪漫曲》第14题“写天池冷艳而悲壮之美有什么作用”时谈到天池的悲壮与王洛宾人生沧桑的关系,在答第15题时把这一内容也写了进去,殊不知第15题要紧扣标题关键词“浪漫”进行探讨,谈“沧桑”不合要求。所以,要表述准确,须对两道简答题作整体观照。
二要立足全文,避免疏漏。
试题中对细部的考查,往往涉及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五九》第14题正是如此。(参见失误分析1)
2.以文为据,但不盲目照抄原文。
从原文中摘取关键词作为答案要点,言之有据,有利于得分,但注意不要完全照搬原文。文本中概括性的内容可摘取,具体形象的内容则需概括提炼。如《走进腾格里》第14题,答“生命出现之前的海潮,母性的血液”就不能得分。
提醒:高考评改《走进腾格里》两道简答题时明确规定照抄原文不给分。
3.理清层次,分点作答,避免语病和错别字。
例题:(省质检卷《天池浪漫曲》第15题)(题目见失误分析2)
优秀答案:我认为不矛盾。(1)王洛宾本身是一名歌手,“曲”既点明了身份,与人物相呼应;(2)“浪漫”更是概括了王洛宾传奇的一生,而“天池”也呼应了他所在的新疆;(3)题目运用比喻的手法,既喻指作者如天池般的人生,又使文章意味深远,耐人寻味。
解析:观点明确,紧扣文章标题的中心语和定语逐层分析,标示明确,语言通畅。
提醒:高考评卷中给《走进腾格里》两道简答题各设了1分的语言通顺分。
此外,不同考生在阅读取向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喜欢文学、擅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能更适合文学类,且命题者会力求选考的两类试题难度等值,所以不可轻视甚至放弃文学类文本复习,选择文本应依据考试实际情况。答题前要记得先写选择的类型。
名师档案
李莉莉 厦门同安一中高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参编《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指要》、《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