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混对象 答题空泛
2010年《诗与歌》
(1)……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2)……
(3)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
(4)……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5)……
12.请结合文本,简述“诗”在西周的作用。(3分)
【学生错例】诗是官员向国君的言说,是礼乐教化的产物,是被用来谱曲的一种文学作品。
【解题引导】题目的要求是设定了西周,是作用。其次要注意:第一段 “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第三段“‘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第四段 “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最后通过总分的组织形式来整合答案。
【参考答案】诗是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