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教育 >> 名师  >> 正文

名师指导:材料取向 就是作文取向(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捷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再如去年我校的命题材料:有一次,王阳明路遇一伙强盗,强盗头子说:听说你宣传人人有良知,但我们杀人放火,你如何证明我们有良知。王阳明说:证明可以,我叫你们做什么,你们就必须做什么。强盗们答应了。于是王阳明叫他们脱衣服,脱到只剩内裤时,王阳明还要他们脱。强盗们不干了,认为脱了太羞耻了。王阳明说这就是良知。强盗们心灵受到震撼,就此改邪归正了。

  故事中心是“王阳明证明人人有良知”;故事内容是 “王阳明让强盗脱衣服证明他们有良知”。但是,材料的寓意不在“证明”上。考生的认识必须穿越“证明”的表象,才能悟通材料寓意:从故事溯源看,良知人人都有;从故事内容看,是引导强盗发现、保住自己的良知;从王阳明的形象看,是“仁者爱人”,对于强盗,也要去“爱”,以恢复他们的良知。

  可见,立意如求佛,不深入寺院,就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备考点津 分类比较解读命题材料

  强化材料意识。材料作文的第一关便是读懂、悟通材料。要敬畏材料,明了命题材料的构成特点,形成细致、深入、准确、完整解读材料的习惯。巧用材料,巧解材料,巧悟材料,就有可能引发独特的立意,写出别具洞天的作文。

  强化借鉴阅读。在短时间内要熟练掌握逻辑的解读方法是很难的。可以参阅《人民论坛》杂志“第一言论”、《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光明日报》“光明论坛”、《文汇报》“文汇时评”等栏目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多是从解读材料入手或评或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逻辑性,读后能获得逻辑解读材料、写好议论文“一箭双雕”的功效。

  强化渗透训练。解读材料的训练不一定要在作文时进行,可以将其渗透到日常的类似阅读和“材料阐述题”中去进行,有目的将其结合起来,进行灵活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多找一些命题材料,进行分类、比较解读,以把握其特点和规律,更好地为写好材料作文服务。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你愿意爸妈陪你做作业吗” 90篇作文吐露心声

鲤城区一小学老师布置作文“你愿意爸妈陪你做作业吗” 90篇作文吐露心声 赞成反对各半 孩子作文吐露心声 台海网9月29日讯 据东南早报报道,“他们都借口忙,其实他们都有空,只是不愿意而已。这就是我希望爸爸和妈妈陪我写作业的原因。”“我不愿意,有一次我在背课文,妈妈在看电...

学而不思则罔!台湾学测变革欲走大陆10年前的教育路

台湾包袱铺,写作有难度!我是提笔困难、下笔崩溃,不是开不了头就是收不了尾的大侃子~~   最近,继轰轰烈烈的“文言文闹剧”后,台湾又一重大教育变革出炉了——2018年的大学学科能力测验首次将写作单独列为考科!   啥意思?侃爷给你们解释一下:原来台湾学测(类似大陆的高...

台湾作家张大春谈两岸应试作文

“写文章应该是自愿和与时俱进的,而应试作文常常忽略了这件事。”台湾知名作家张大春近日在北京作客中国新闻网访谈节目时对记者说,应试作文应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今年的大陆高考刚结束不久,社会上对作文题目的讨论尚在持续;在台湾,每年关于应试作文该如何出题的争论亦经久不息。 张大春曾在去年出版的散文集《文章自在》序中提到,当前的各级升学作文考...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已出 打分差异大将三评四评

昨日,20余万份高考答卷的阅评工作过半。记者探访高考阅卷现场看到,全网阅卷依然延续“背靠背”双评,甚至多评模式。数学、语文阅卷组专家均表示,对于答题中一些细小“瑕疵”会持宽容态度。目前,已经出现满分语文大作文,超过六成考生大作文选择写“说纽带”。   今年北京继续实行高考全科目网上评卷,全市共设6个高考评卷点。昨日,记者探访位于清华大学的一处...

今年首个“满分作文”不实 作者称起标题时欠考虑

昨天,一篇名为《2017第一张高考满分作文出炉:<人生如路,快上车吧>》的文章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有人称这是今年全国高考江苏满分作文。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获悉,这篇“满分作文”是假的,高考阅卷过程全程保密,不可能有作文流出。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篇文章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