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去年我校的命题材料:有一次,王阳明路遇一伙强盗,强盗头子说:听说你宣传人人有良知,但我们杀人放火,你如何证明我们有良知。王阳明说:证明可以,我叫你们做什么,你们就必须做什么。强盗们答应了。于是王阳明叫他们脱衣服,脱到只剩内裤时,王阳明还要他们脱。强盗们不干了,认为脱了太羞耻了。王阳明说这就是良知。强盗们心灵受到震撼,就此改邪归正了。
故事中心是“王阳明证明人人有良知”;故事内容是 “王阳明让强盗脱衣服证明他们有良知”。但是,材料的寓意不在“证明”上。考生的认识必须穿越“证明”的表象,才能悟通材料寓意:从故事溯源看,良知人人都有;从故事内容看,是引导强盗发现、保住自己的良知;从王阳明的形象看,是“仁者爱人”,对于强盗,也要去“爱”,以恢复他们的良知。
可见,立意如求佛,不深入寺院,就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备考点津 分类比较解读命题材料
强化材料意识。材料作文的第一关便是读懂、悟通材料。要敬畏材料,明了命题材料的构成特点,形成细致、深入、准确、完整解读材料的习惯。巧用材料,巧解材料,巧悟材料,就有可能引发独特的立意,写出别具洞天的作文。
强化借鉴阅读。在短时间内要熟练掌握逻辑的解读方法是很难的。可以参阅《人民论坛》杂志“第一言论”、《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光明日报》“光明论坛”、《文汇报》“文汇时评”等栏目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多是从解读材料入手或评或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逻辑性,读后能获得逻辑解读材料、写好议论文“一箭双雕”的功效。
强化渗透训练。解读材料的训练不一定要在作文时进行,可以将其渗透到日常的类似阅读和“材料阐述题”中去进行,有目的将其结合起来,进行灵活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多找一些命题材料,进行分类、比较解读,以把握其特点和规律,更好地为写好材料作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