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析 要切实处理好三种关系
材料的解读要切实处理好三种关系:
准确与完整的关系。准确与完整的关系是“魂”与“体”的关系。完整是准确的前提,准确是完整的凝聚。要准确完整地解读材料,就务必分清中心和层次的从属关系。
譬如今年我省高三质检的作文材料,就应先把三幅漫画视为一个整体,准确把握材料中心:一个人的审美判断前后不同。再从层次分析:因时空距离造成差异,以前看是精美的,现在看是不太精美的;因视角不同造成差异,放在台面上是精美的,放在地上是不太精美的;因事物归属不同造成差异,属于别人时是精美的,送给自己后是不精美的。由此可知,精美与不精美只是相对而言的。能够这样准确完整解读,就会深刻领悟材料的含义:“美是一种距离”、“审美判断 (人的认知)会因时空、视角和归属的不同产生差异”等。
内容与含意的关系。内容与含意的关系是“表”与“里”的关系,他们之间存在巨大的思维张力。能否由表及里,是考生思想认识高低的分野。思维张力弱的考生,难以实现由表及里的飞跃,认识势必流于平庸;思维张力强的考生,则会由表及里,抵达含意的深处,认识肯定更胜一筹。
譬如去年我省高考作文:材料中心是“袁隆平的梦想”。内容交叉复叠三个层次:土地、阳光、空气、雨露等自然层次;健康、幸福、梦想、理想等人文层次;种子、杂交水稻、智慧等科学层次。这三个层次无不表明自然是美好的,事业是美好的,未来是美好的,可是隐藏在美好背后的是袁隆平矢志不渝的执著和坚韧。
考生只有尽量拉开思维张力,在自然、人文、科学的统一背景下去审视袁隆平,才能走进袁隆平造福人类、福荫天下的人生世界,领略其达观进取、坚持不懈的科学品格。遗憾的是,多数考生只能停留在内容表面的肤浅认识上,没能实现由表及里的逻辑推进。
立意与材料的关系。立意与材料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立意从具体材料中来,具体材料中蕴含抽象的立意,即蕴含生活的道理和人生的哲理。所以考生要尽量沟通材料与生活、人生的联系,引发独特的体验和思考,领悟材料中的道理和哲理,并据此立意。
譬如近期某省的一个命题材料:“人类学洞察性的基本方法往往就是通过一个调查对象——— 一个社区、一个村落、一座建筑甚至一个人深入观察、分析和描述,获得对于一种文化,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世界整体观照和深刻认识。”材料的语意中心是“人类学洞察性的基本方法”,破折号后面是“基本方法”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揭示的关系是“社区”、“村落”、“建筑”、“个人”与“文化”、“时代”、“社会”、“世界”的关系。考生要准确、巧妙立意,就要沟通材料与生活、人生的联系,从中领悟“小与大”、“点与面”、“一斑与全豹”、“一滴水与太阳”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