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2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上周,厦门一中苏宁峰老师细说了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今天,双十中学许序修老师撰文为您解读材料作文的“材料”。许序修老师认为,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材料就是立意、作文的灵魂。其作用在:限定作文范围,启发作文立意,指示作文思路。因此,材料取向就是作文取向。
名师档案
许序修 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中学高级教师,厦门双十中学教研室主任。
易错点 作文偏离材料内容含意
高考材料作文出现偏颇,要害在解读材料的———
非逻辑化。构成材料的语段或语篇,其内容都是围绕一定的中心,呈现严密的思路和层次,必须运用概括和分析的方法去解读。有的考生不懂这一点,不管话语中心和内容层次的逻辑关系,随意筛选一句话或择取一个词语立意,以致解读不准确、不完整,作文偏离材料内容和含意。
泛理解化。内容和含意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不同层次,它们之间存在巨大的思维张力。有的考生不是把内容与含意割离,就是把内容等同含意,没能展开思维的张力,在准确、完整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深刻领悟其含意,以致理解漫无边际,解不达意。
泛立意化。材料作文立意的依据是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立意的“意”是考生对材料思想认识的“意”。很多考生没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没能自觉捍卫材料的客观性和神圣性,无限索引、盲目引申、肆意挖掘,出现“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以致“意”出无源,离“材”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