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1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上周,厦门一中高级教师钟斌老师就高考议论文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写出有逻辑、有层次、有灵魂的考场作文为高三学子支招。今天,苏宁峰老师撰文细说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在他看来,发现关系元素,确认主干关系,领会关系的含意指向是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根基。
理解材料 确立主题高度
尽管有专家从学理角度提出“审题不属于作文测评范畴”的意见,但现实的回应最如现实:什么都会出现,但什么都不会改变。我们早已在习惯中驯化出了自觉的高度。于是就有了谈论“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的需要。
考场写作不是自由创作,材料作文就试图通过材料的供给模拟与创设出一种写作的触发情境,材料具有诱发性。但更重要的是,材料具有思想的导向性与控制性,我们必须通过对材料含意的理解来获得自己的写作半径与表达空间。
福建省近年来高考材料作文所做的最大努力就是:保卫考生们的材料立意权。为此,所供材料力求接近于“零度创作”的方式:客观,中性,不带情感倾向、道德预判与主题预设。命题时,注意材料中关系的构成,追求材料中关系元素的丰富、关系层次的清晰,力图提供一个含意丰富从而能够包容众多创造性发现与个性表达的公共话语空间。
对此,重温狄德罗的“美是关系”说是有益的。首先,我们必须深入材料中,了解材料中关系元素及其关系构成,进而判明其含意指向;其次,让自己与材料形成关系。材料的呈现形式往往是公共现象。但命制者希望的是我们能够经由生活理解而直达各自的生命体验与思考。材料,它提供的是公共空间,但却鼓励与渴望我们创造自我,表达个性。第三,将从材料中抽象出来的立意与世界建立起精神关系,从而开辟出广阔的自由空间,确立起主题的思想高度。
准确立意 提取主干关系
对于材料的审视,有两个层次的目标要求:第一,要确保立意的准确,防止偏离题旨;第二,要力争立意的提升,防止平庸化与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