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1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什么样的考场作文能够拿高分?这是每个高三学子都关心的话题,因为高考作文占70分,是决定高考语文成败的关键。4月7日、8日,作为高考前最大一次“练兵”的省质检已经落幕,2012年厦门市省质检优秀作文也已出炉。今天,《学堂》选登其中三篇优秀作文,并邀请厦门一中语文高级教师文继炬老师做点评,希望对高三学子有所帮助。
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组漫画材料(右图),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要脱离漫画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熄灭焦灼之火
杜拉斯曾言:“把灯关掉,以便看清灯仓。”唯有熄灭内心的焦灼之火,保持一份相对的神清思澈,我们才能在纷繁世相前安之若素。
花瓶仍是花瓶,为何在得到之后便失去了当初艳羡的目光?得不到的,朝思暮想踮脚张望;握在手里的,不断质疑甚至嫌弃。这恐怕是现代人的通病。拒绝患得患失,以冷静沉着之姿去评判事物,不为形势所扰,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
我们的心总被繁华翳障所扰,我们总是咋咋呼呼。世界在奔跑,我们便紧随其后。何不停下脚步,摆脱物质的束缚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公元四世纪的荷马,处在一个迷乱的时代,人们不知道未来的社会将如何发展,当众人沉浸于歌舞声色之中,他却独自寒窗沥雨,青灯走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厚实的《荷马史诗》。正是内心的平静让他摆脱了尘世的束缚,独自以一种高贵的姿态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泰戈尔说过:“我们看不清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很多时候我们让心为形役,使欲望不断膨胀,却在现实的打击中懊悔不已。静心思之,我们应对生活抱有一颗平和之心。李叔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跟从自己的灵魂去追求内心的澄澈;终南山隐士过着如千年前的生活,只为寻找一片精神净土;海顿晚年仍呐喊着“天上要有星光”,保持着年轻时的执着梦想。很多人跳出了尘世的困扰,让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归宿。如此他们就不再惧怕那些时光里的兵荒马乱,因为那些坦然与无憾早已如常青的藤蔓,爬满了生命的每一季。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短短八个字便概括出了人生的高妙境地。心灵静谧,细针落地之声也清清楚楚;心灵喧嚣,晴天霹雳也置若罔闻。心静,现世才静;心安,岁月才好。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简单的道理,微博控、手机控、游戏控……各种“控”层出不穷,这反映了时下人们对“控制住”的渴望和“被控制住”的不安。社会瞬息万变,我们只有保持自身的清醒,坚守内心的平和,才不至于随波逐流,才能在泥沙俱下的世相面前高举自我的旗帜。
欧里庇得斯说:“这世上只有一件东西可以经得起生活的冲刷:一颗宁静平和的心。”我们也只有怀着这样一颗静谧之心,才能将现实看得更清楚。无论花瓶属于别人还是属于自己,我们都不再焦灼不安。
简评:文继炬(厦门一中教师)
本次省质检作文命题以一组漫画为材料,形式简明,内涵丰富,可以多元解读,但又须遵循画面内容的客观限制。从材料看,一、三两幅表现人对花瓶认知的矛盾是写作的抓手,深入追问矛盾产生的原因,文章便有了开展的可能。
本文认为,得不到,则惊羡赞叹、朝思暮想;得到了,则不断质疑甚至嫌弃,这种患得患失的通病是因为心中不静,充满焦灼之火,以致心为形役,不能在纷繁世相前安之若素。这种认识应该说把握了画面的内涵,是贴切的理解。沿着这一思路,作者以一系列典型的素材论述了熄灭焦灼之火,摆脱物欲束缚,对生活抱一颗平和之心的价值和意义,理据充分,条理清晰。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议论始终有其现实的价值指向,针对物欲世界中焦灼不安的人群,提出了静心息虑,高举自我旗帜的重要,这种现实的关怀使文章的议论具体切实。
另外,文章的语言繁简适当,理性之中又不乏文采,显出较扎实的语言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