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入源(厦门瑞景小学)
从教二十多年,我亲身经历了几个年代的变迁和多次教改。身为一线教师的我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发现——— 过去的教改仅仅能治标,却不能治本。
一线教师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处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用内心真爱来感染我们的孩子,为了他们一生的尊严。”是的,用内心真爱来感染我们的孩子,这就是一线教师和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可是,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呢?
一般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而且爱得很深;一般教师也都是爱学生的,常常会恨铁不成钢。做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孩子视为自己的财产,因此当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丢了自己的面子或者够不着自己要求的标准时,因“爱之深,恨之切”,所以“棒子底下出孝子”;教师爱学生,在学生身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但是当别班的学生比我班的成绩好时,做老师的没面子,于是老师“恨铁不成钢”把压力加在了学生的身上;个别学习或表现差的学生,尽管教师在他们身上耗费了不少心血却收效甚微,于是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其严加训斥甚至体罚。
其实,那些越是不可爱的人,他们更需要被爱,更需要理解和包容!
据报道,那些毁人和自毁者,多数曾经是有种种问题或者性格孤僻的边缘生,他们也曾经渴望温暖,渴望被接纳、被认可,然而家庭、社会却往往忽略了他们作为人的基本要求,使他们自身价值感严重缺失导致行为极端,最终引发了不良的后果。
由此可见,中国人世代传承的那种“爱之深,恨之切”的爱,不是真爱。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爱,一种要求对方的爱,是有条件、有等差的爱。
乖巧的、懂事的、学习好的孩子,教师和父母都会忍不住喜欢,而对那些边缘生们,教师、父母却是除了抱怨就是无奈,谈及爱就望而兴叹了。试想,如果一线教师心中没有真爱又如何感染教育学生?父母没有真爱又如何理解孩子的心?
新加坡教育家慧汝女士说得对:“没有真爱的教育严重扭曲了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失去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独立思考能力、智慧的创造能力,甚至产生人格的变形。”
个人认为,真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不因他是我家的孩子我爱;不因他是个好孩子我爱;真爱是教师眼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真爱是余虹先生文中所提的我们中国人所陌生的爱——— 一种圣洁的爱,一种超越亲疏敌我、善恶是非、化恨为爱的爱。
拥有真爱能让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扶持孩子跨过人生艰难的每一步;拥有真爱能让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拥有真爱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才是对家庭、社会、国家有价值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