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2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杨靖/图)有人说人在高三,身不由己。的确,随着高考一天天靠近,高三学子需要面对与承受的也越来越多:升学的压力、考试的失利、学习的竞争……种种不良因素侵蚀着他们的内心。然而,身不由己,心却可以由己。周围的环境无法改变,但自己的心态可以调整。
针对近期高三学子反馈的几个心理典型症状,《学堂》周刊邀请厦门外国语学校心理室的高级教师黄碧芬老师为高三学子们精心“搭脉“,并”对症下药”。
学子自述1
胃口变差 记忆力下降
最近我的心情特别差,心里很烦躁,总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其实,自从进入高三以来,我几乎每天都处在焦虑之中。我学的是理科,成绩在班里算中等偏上,但如果要考个重点大学,肯定还需要努力。
进入总复习以后,考试比以前多多了,而每次考试后,我都在担心自己的成绩会变差,担心我的名次会落后于别人,担心万一成绩下滑,也担心父母会失望,尽管我知道他们不会责怪我,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期待。
考试的时候,我总觉得很紧张,有时候连拿笔的手也在发抖,记忆力好像也在下降。更糟糕的是,我还开始失眠,胃口变差,情绪也很不好,上课想睡觉,晚上又焦虑得睡不着。我很害怕自己再这样下去,考大学无望。——— 阿航
名师指点
透过你的焦虑,我看到一个有进取心、很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可爱孩子正执着于知不足而努力学习的状态。但你学习的目标似乎太“虚”了,你的情感、目光都只盯着学习成绩,并且夸大了成绩不足给你带来的危害:比如“上不了重点大学就对不起父母”等等。
任由这样的消极思维持续发酵时,自然会让你难受,长此以往就派生出了你所感受到的不舒服的身心状态。希望以下四个维度的调节能够帮助你:
1)真诚肯定自己:自己是个独特的人,拥有自己的优势能力,也可以有自己的不足。重要的是自己愿努力、肯担当。目前所需要的是适当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今天你能坚守学习过程,明天你同样能担当新的责任。
2)正确理解高考:高考是社会给予青年学生求知求学以更好地建立自己、回报社会的一种通道,其中还有多层次、多领域的选择机会。你很幸运地拥有自己的选择资格。你所需要做的是继续有针对性地求知求学,并坦然迈向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