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台海网3月2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张向阳/图)前不久,在评论界享有“上海的王朔,中国的拉伯雷”之誉的文学博士、《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的一本新书《对抗语文》让语文教材和教育理念,再次成为教育界人士及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叶开历数了语文教育“三宗罪”:非语文化,加入太多道德因素;随意篡改原文文意,打断文化传承;教材选文水平偏低。
毕竟,语文是母语,几乎每个人都有丰富的个人体验。在针对现行语文教学的质疑声中,不少人有自己的思考。如何看待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日前,厦门市五显中学的郭福源老师投书本报《学堂》,认为高中阶段的学习被赋予了强烈的功利色彩,语文学科尤甚,这是一个沉重而又急需反思的话题。
语文教学应回归到提升语文素养轨道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沉重而又急需反思的话题。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说话”和“文章”。这一特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和我们的生活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生命的始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无终点,生命无极限,语文的学习也就无法停止。
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站,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就好比一个初学驾驶的学员,在了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现在坐进驾驶室,开着车子在训练场地踩离合、挂挡、加油门、刹车……练好了,接下来才能考驾照,然后持证上路,去追寻魅力人生一样。但是,由于有了某些众所周知甚至冠冕堂皇的借口和理由,高中阶段的学习被赋予了强烈的功利色彩,语文学科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