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大意 丢掉了不该丢的分
不少学生反映,在考试过程中容易马虎。比如,看错题目,难题会做,简单送分题反而做错;思路正确,但计算出错、抄错,导致丢分或算不下去,造成每次都丢了很多不该丢的分。
对策:
1.加强学科思维品质培养,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平时做题、思考问题就要养成符合逻辑、严密、准确、解题运算精确无误。同时,遵循遗忘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揭示的 “遗忘规律”表明:所记忆的内容一天内保持的百分比是34%,遗忘的百分比高达66%,因此,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之内,最晚不超过2天,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倍功。
2.注意细节,坚持解题“五步曲”,即一审——— 弄清题意,搞清题目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二画———尽可能画出一个能体现问题特征的图形、图表,或者关键词、提示语;三想———回想、联想、猜想,哪些知识、原理、公式、定理,哪些方法?四实——— 实施解题,一个一个步骤来;五反———反思、验证。
若如此,你就能确保该得的分不丢,不能得的分尽量捞一点。
丢三落四 总是觉得作业太多
每天穷于应付作业,甚至到很晚的时间,或者丢三落四,总是被科代表、老师追得团团转,为了赶作业甚至影响了睡眠,学习质量也没有得到保证,有时觉得得不偿失却又无可奈何。
对策:
1.将你的作业排个序,重要又急的排在首,在确保头脑清醒的时候,完成重要又急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不要以学习的时间长度而要以学习的质量作为衡量的标准。
2.在紧跟老师复习指导大方向的前提下,有适合自己的“小算盘”。
用好学习和掌握过的哲学方法,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充满智慧地处理困扰自己的问题,目标是提高六个学科的高考总分。这就要求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做好统筹兼顾,凡与目标不一致的行为和做法要舍,有舍方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