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1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张向阳/图)上周,各中小学的半期考试陆续结束,各科成绩也出来了。面对成绩,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场考试,各种纠结:考试前的忐忑不安、考完后的患得患失和萎靡不振……
该怎样面对半期考试的成绩?又该如何准备后半学期的学习?倘若考得不够理想,是任其自然还是争取“绝地逆转”?听听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和考试心理的厦门六中高级教师刘美兰的主张吧!
现象
期中考试,孩子面临各种纠结
期中考前后,导报记者在各类学生吧发现,有关考试的帖子特别多,既有祈福帖、励志帖,也有各式各样的心情帖,反映着面对期中考试的各种纠结。考前,有人写下了:
“明天就要期中考了,给自己加加油!”“要上战场了。立帖求祝福,差生的心情,你懂得的。不是不想学好,是学不好……好吧,我会努力,努力!120的一定要上100,100的一定要上70……”“我嘞个去!刚刚惊醒!明天期中考试!这次要再考不好就得被没收手机电视电脑……这让我情何以堪啊?!”“不在期中考中爆发,就在家长会中灭亡。”“攒人品,求满分……”
考完之后,有人愁肠百结,也有人痛心疾首:
“对于期中考好纠结啊,落幕成殇。姐期中考悲剧了,老师让我写600字的反思,超郁闷。家长会又要来了,老妈的脸上肯定又要乌云密布了,我死定了。”
“物理挂科了,在预料之中;可是,数学竟然也挂了,可恶,我数学从来不挂的。错得都好冤啊,几何题一步没解释清楚,8分就没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