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像“探照灯”发出光
嘉宾:梁明煅(厦门一中学生家长,其子今年初以高二学生身份拿到北大预录取通知书)
对“狼爸”的这种育儿理念,我个人是持反对态度的。
一来时代变了。过去,孩子面对的是平面媒体,接触的多是书、报纸、杂志,掌握的信息量有限,受家长掌控比较多;但如今,在信息化的条件下,有些孩子,他掌握的信息甚至比家长多,家长“棍棒底下出才子”、“孩子是民,家长是主”的教育理念并不适合大多数孩子。
二来,虽然三个孩子都上了北大,但如果是按父母的意愿来学习,他们的知识结构、基础知识可能会有所欠缺,在将来的成才之路上可能会比别人更辛苦。
此外,用“棍棒”这种方式育儿,孩子在心理上会不会产生扭曲,将来会不会有暴力倾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我个人认为,在育儿方式上,由于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个家长的育儿理念也不一样,盲目效仿不可取。家长的“棍棒”,一种是“狼爸”的强压方式,让孩子听家长话。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像“探照灯”那样,发出指引孩子的灯光,给孩子以引导。比如说,刚开始,孩子不听话,家长可以多加规范。作为家长,最关键的还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狼”“猫”搭配效果不错 嘉宾:吴同学(双十中学毕业生、北大大一学生)
“狼爸”方式,我个人认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有用。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我想这种教育方式就不奏效了。
虽然我不怎么认同“狼爸”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认,对于孩子,有时候父母必须要强硬,我们才会听话,才会有个方向上的引导,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这种强硬,并不是强制性地要求学习琴棋书画各项技能,那些东西,会当然更好;但是不感兴趣,也不能强求。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也是被迫学了单簧管。虽然当时是被迫的,但现在则因为拥有这样的 “手艺”,非常自豪,心里还是非常感谢父母的。我想,父母在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应该多加引导,但这种引导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比如学琴。孩子学琴,毕竟一开始不一定真有兴趣,这就需要家长慢慢激发兴趣,而不是要求一天必须练3个小时,此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从培养兴趣开始。
我觉得,父母太“狼”不好,但太“猫”(民主),也不见得好,毕竟人都是想偷懒的,没有压力基本上很难有动力,更何况是小孩子。在我家,我父亲较“狼”,母亲较“猫”,两者搭配,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