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
不要放弃希望 改善成长环境
2)由于形象不佳,又加上学习困难,小B的心灵非常脆弱,他的自卑感是深刻而持久的。对于他,不能马上提出改善周围同学关系的要求,而应当更多地设法改善他的成长环境,让他尽量少受一些刺激,让他孤独感与自卑感减少一些。
在班级内部,要努力营造关心互助的氛围,把小B囊括在这种氛围中,课余时间,有意识地让一些同学主动找小B玩,和他说说话,这样小B的情绪慢慢会趋于稳定,心情会开朗起来,行为上也会随之出现向积极方面转化的迹象。
3)引导小B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在小B成长环境得到改善之后,应及时引导小B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因为孩子都是同龄人,谁都不会无原则地、持久地迁就常欺负自己或同班同学的人。小B的坏行为已成习惯,若不及时对他提出要求,如不辱骂同学,不打同学,而是听之任之,只单方面要求他的同班同学迁就他,这种关系维持不长久的。
可以在发现他又对同学动手脚,叫人绰号时,采用面质的技术启发小B,激励小B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克服其认知方式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引导他进一步认识自我,开发自我。一般来说,通过提问及表达可指出学生的不当认知或非理性思维。
回放
老师和小B之间的交流
“你知道老师和同学为什么批评你吗?”
“我知道,那是因为我打了同学,可那也算不上打,因为这是我友好的表示。可他们连这一点也看不出来,他们总是拿老眼光看我,这个班级不适合我,所以我想离开这个班级。”
“怎么能让人看出你是友好的表示呢?”
“打得轻是友好,打得重是仇恨。”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有人打你,还叫你绰号,你会认为是友好还是仇恨?”
“这个么——— ”沉默。
“这个环境真的不适合我,假如我回到家里,读重点高中的堂哥和读大学的表姐能教我,我的成绩就会进步。”
“一个人是消极地等待环境的改变还是积极适应环境,对今后的生活更有意义?”
通过上述对话,启发小B的思路,让他领悟到自己平时的做法是在消极等待环境为自己改变,当无法满足这一其实无法实现的愿望时,又想换个全新环境。这种做法到最后一定是不适应所有环境,不易与别人处理好关系,从而严重影响了自己各方面的发展。
当小B有所领悟之后,就要对他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不辱骂同学,不打同学,试着找一两个好朋友。
循着这样的辅导思路,小B在三个月后情绪再没出现大起大落,没有过激行为发生,与同学的交往也不错,学业上的表现也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