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以后,父母发现小B的情绪波动较大,常无故地发脾气,砸东西,小B的智力状况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父母对孩子完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没有特别要求。
为了照顾好小B,父亲外出工作,母亲在家全天伺候他。在母亲的全心照顾下,小B脸色红润有光泽,身材高大臃肿,步态笨拙。
针对小B的这种情况,老师认为应该让小B有诉说、宣泄的机会。老师诚恳地鼓励小B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出来,并希望深入小B的内心世界。
在面谈中,小B主动倾诉:他觉得在班里没意思,同学都看不起他,笑他傻,笑他笨。其实,小B很想交几个朋友,可没人愿意和他做朋友。
有时,小B会搞一些恶作剧,如喊别人绰号,把别人的书本藏起来,或者打别人一下,可到最后都弄得很沮丧——— 所有人都对他群起而攻之。
小B觉得很孤单,他甚至想离开这个班级重新开始。因为在这个班级,他无法安心学习,他说如果换个环境,他就会努力学习,成绩会提高上去,这会让所有的人都崇拜他并和他交朋友。
探因
家校反差强烈 让他无所适从
老师试图寻找小B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并剖析在这些行为后面掩盖着的情感因素。
小B为什么会有这些古怪想法和行为呢?车祸与小B行为的异常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小B父母对车祸所引起的情感反应以及后来对小B的娇惯放纵,导致了小B行为的 “变坏”。在家里,小B是中心,他已经习惯了父母围着他转,习惯了受呵护、受重视的生活,而在学校里,他臃肿的体态、笨拙的动作和有点含糊的语音使他成了同学们嘲笑的对象。
对于这种强烈反差,小B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他用了一种错误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他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一来可以找回“强者”身份,二来借此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但每次换来的都是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指责,这又令他更加自卑。加上学业成绩落后于人,使他产生了逃避的念头,希望能远离这个令他难堪的环境,去一个备受重视与呵护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