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粘雪英说,孩子“赶作业”的状况跟家长有关,一些父母放假时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临近开学才发现孩子“失控”已久。其实,一般孩子每天只要花20分钟做作业的话,就用不着在这几天赶进度。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态度,孩子将作业留到最后,说明孩子的暑假生活没有得到合理安排。因此,做父母的在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的同时,最好也反思一下自己,避免下个假期孩子仍然出现这种情况。
5.尽量无痕过渡
“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无痕过渡。”粘雪英认为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暑假生活做一个回顾,写一份总结,展望一下新学期。对于不同的孩子,开学前一周的 “收心”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要尽量不留痕迹。
平时学习表现都不错的孩子,可能会过渡得快一些。而对那些内向胆小、成绩较差、感受不到校园生活快乐、对校园生活有所排斥的孩子,父母更要用心帮助孩子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经历了暑期两个月的空窗期,孩子与学校、老师之间可能会有一种疏离感,不妨多进行一些家校配合,父母可以与老师进行一些良性互动,抓住这个即将迎来新学期的最佳时机,让孩子有一个新起点、新期待,并一起帮助孩子适应新学期。
初中篇 未雨绸缪 早做计划
初一:尽快熟悉环境
厦门十一中庄志璋副校长认为,对于从毕业班升入更高一级的孩子来说,要在新学期面对更多问题。比如初一新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一切都要从头来过:要告别以往熟悉的环境,进入新学校,和新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学习。因此,孩子特别需要利用开学前这段时间尽快了解新一级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减少进入学校后的陌生感。并及时调整好心理,毕竟中学与小学各方面的要求不一样。而孩子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是整个初中阶段的根本。
中学的学习科目增多,学习会比以前紧张,有些孩子难免会紧张不安,需要做的就是转变学习态度和讲究学习方法,更多的是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这一段时间,很多学校都有针对新生的综合训练(夏令营),包括校情介绍、品行要求、行为规范、学习指导及军训等各方面的训练和讲座,此类训练也都以班级为单位,以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校生活,以便他们尽早融入班集体、融入新学校。家长不妨多了解经过训练后孩子的思想表现、对新学校的看法,尽快认同新的学习环境。
“在开学前,学校新初一老师有家访,家长就要借此机会与孩子的新老师建立未来畅通的联系,可以和老师互留电话、QQ、邮箱。”不单是孩子,庄志璋还建议家长要尽快与中学老师建立联系,利用“家校联系网”,及时主动做好家校配合工作。
“升入中学,家长要更重视和孩子的贴心交流。”庄志璋说,家长不能仅从物质上满足孩子,而是要悉心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交什么样的朋友、对学校的感觉,特别是新初一,孩子的心理波动会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