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三个同学一起邀他去鼓浪屿玩,他内心十分不想去,因为在暑假刚开始的那一周,他已经和另外两个同学去过鼓浪屿了,可是他又觉得不好意思拒绝这三个同学,于是,他这个假期里竟然去了两趟鼓浪屿。他就是宁愿委屈自己也不忍拒绝同学。
我们告诉儿子:并不是所有人的要求都得接受,不要去勉强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更不要打肿脸来充胖子,没有原则、一味迁就、顺从别人是不可取的。这个道理我想儿子应该也是会明白的。
这些天我在想,是不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纰漏?孩子不会对他人说不,是因为爱面子还是其他?到底该如何教会孩子敢于拒绝,善于说不?
点评
不懂拒绝容易被人左右
林瑛(厦门湖滨中学心理教师)
“敢于拒绝,善于说不”,别说孩子了,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做得好。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他们能够有健康的社交关系,教会孩子学会说“NO”又是家长们不得不做的功课。
要教导孩子,作为家长自己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说不,什么时候要说不。概括起来,无非三种原因,一是“不可以”,一是“不愿意”,还有就是“力所不及”。
什么情况下 “不可以”?当对方的要求违背了我们做人的原则,甚至违反了道德和法律的时候,那么就是“不可以”的情况。比如要求考试帮忙作弊、要求一起逃学去玩、要求帮着欺瞒老师家长……更严重的,比如吸毒、打群架乃至其他违法犯罪的行为。这种情况下不懂得拒绝,被人左右,绝对是害人害己。
什么情况下 “不愿意”?最常见的,是别人的要求和自己的意愿或者计划相冲突。就比如吕女士的孩子所遇到的情况,同学有事向他借钱,借了不还,甚至借了再借;同学邀请一起去玩,但自己已经去过了很不想再去……这就是“不愿意”的情况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懂拒绝,就会委屈了自己,让自己不开心。
那么,什么又是“力所不及”?这种情况又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知道自己做不到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一种是高估自己,作出超出能力范围的承诺。
曾经见过这样的事情,有个初三年的学生,同学邀请他一起去毕业旅游,明知道那条旅游路线的价格远远超出他的家庭所能负担的程度,但他还是答应了人家。当家长跟他说没有办法支持的时候,他爆发了,又哭又闹,甚至离家出走,直到班主任知道了这事出面安抚,才肯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