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杨靖/图)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养成慷慨大方的美德。然而,任何事情都要讲一个度。如果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担心伤害别人,不敢拒绝别人,这样的结果就可能是伤害了孩子自己。
作为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拒绝、敢于拒绝、善于拒绝,让孩子活得真实明白,活得开心快乐?高一学生家长吕女士昨日来电讲述了她的困扰。
厦门湖滨中学心理教师林瑛认为,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说不,不仅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也是学习一种如何与人交往的处事技巧。
讲述
对同学,儿子总是有求必应
吕女士(高一学生家长)
或许是因为从小对儿子的教育中我们一直在渗透“分享”这样一个概念,因此,儿子一直不是那种小气的孩子。小时候小朋友来家里,他会把柜子里的所有玩具都搬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哪怕是他自己最心爱的那个变形金刚,他都肯让出来给小朋友先玩个尽兴。
上小学了,班上经常有同学向他借东西,有时是一支笔,有时是一块橡皮,有时是一本书……对同学的要求,他总是有求必应。有些同学借走东西忘记还了,儿子也从来不会主动问同学要回来,只是自己没东西用了才会回到家里告诉我们,又缺什么东西了,迫不得已我们只好为他准备和添置新的用品。
或许是因为儿子为人大方慷慨,在学校学习表现各方面也都不错,人缘也挺好的,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他。上了中学以后,儿子对同学和朋友的要求仍然是有求必应,尽管有时候,我发现儿子对同学、朋友的有些要求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可他还是不知道怎么拒绝。
平时,有同学身上钱带得不够多要买教辅或是吃饭问他借钱,他也总是从来不会说“不”,遇上好几回同学忘记还钱的事,他也都保持沉默,有时问他你为什么不提醒同学?他的回答是“那多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