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不少新生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关注期很短,只看到小学入学这段时间,以为关注一两个月就算完成幼小衔接。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很多家长没抓住根本的东西,而导致马拉松失利。”段女士说,她也是一个学习者,在她看来,对于幼小衔接,家长更要关注长远的东西,比如孩子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的培养,而这些,并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就可以培养好的,“特别是,有些孩子是慢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应放松心态,与孩子一起成长”。
老生家长
当一名“教练”型的家长
杜文斌,小学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小学二年级 (新学期)学生家长。作为一名老生家长,杜文斌说,幼小衔接,从孩子来说,小学和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就是上课时间长了,开始要写大量的作业了。这对于习惯幼儿园无忧无虑生活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总结自己过去一年的心得体会,杜文斌对新生家长给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给机会锻炼。如每天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简单的做法:每天临睡前,让孩子对照功课表把第二天课程所需的课本和学具准备好,第二天上学前就不用手忙脚乱了。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下来,刚开始时,可以口头复述,慢慢地,可在小本上用拼音或者特定符号记下来,回家做作业时可以拿出来对照。这个很简单,但一定要坚持。
同时,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家里要有一定的藏书,方便孩子随时阅读。有很多家长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这很好,要坚持。阅读本身就是培养专注力的重要途径。
第二,当一名 “教练”型的家长。一开始,孩子的自制力还不完善,需要家长帮忙提醒,这时候家长扮演的角色是“教练”。
“教练”式的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家长在教给孩子方法后,就开始让孩子在具体的环境中开始实践学到的方法。举个例子,让孩子如何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刚开始时,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如何整理——— 需要用的教材要找出来,暂时不用的要放在书架上。要用的教材还要按书的大小进行排列。这些细节要告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