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杨靖/图) 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放假就意味着解放、自由,意味着随心所欲,意味着黑白颠倒——— 特别是大学生们,暑期都成了夜猫子。“夜猫子”当道,家长忧心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孩子大了,想管却收效甚微。下面的大一学生家长李女士的讲述,反映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如何看待大学生暑期夜猫子现象?该怎样反思自己的暑期生活?相信厦门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李绍平的观点能给大家不少启发。
讲述 儿子的一天从中午开始
李女士(大一学生家长)
暑期接近尾声了,再过10天,儿子就要返校进入大二的学习生活了。经过一个学年的锻炼,儿子各方面的自理能力都有了进步,但让我心烦不已的是,每次放假回到家里,儿子就成了夜猫子,我担心这样的坏习惯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这个暑期,儿子上大学的同学当中,有人去学车,有人去打工,有人去实习,有人去旅游,有人宅在家里,而儿子就是这样的“宅一族”。虽然我也建议儿子像其他同学一样,不妨做做暑期工,不管是去超市还是咖啡馆或是麦当劳等地,都可以实践、锻炼,多接触一些社会。但儿子兴头不足,并说有些同学去了几天便逃之夭夭了。言下之意是与其如此,倒不如不折腾。儿子大热天不愿出门我们也无法强求。
宅在家里的儿子大部分时间打游戏,上人人,逛豆瓣,玩微博。每天上网、睡觉,日夜颠倒。儿子有时凌晨两三点才睡觉,这还算是比较早的,有时,若有球赛什么的,他要耗到凌晨四五点。儿子这个暑期没吃过一顿早餐,他的每一天都是从中午开始的。偶尔,儿子也会出门和同学聚会,打打球,KK歌,吃吃饭。
多唠叨儿子几句,他便会说放假回家就是用来放松的,喜欢按自己的方式过,太早了也睡不着,况且同学、朋友都是晚睡晚起,如果白天上网,QQ、人人上根本都找不到人。儿子还说晚上做事情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