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勇与畏”,就要意识到“勇”不是无视自然、无视规律、无视历史、无视事实、无视生命,逞无知鲁莽之勇,畏不是屈服邪恶、屈服假丑、屈服腐败、屈服强权、屈服残暴,呈懦弱无能之畏;勇应该是实事求是,嫉恶如仇,公正无私,直面缺失,坚持正义,捍卫真理之勇,畏应该是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历史、敬畏真理、敬畏法律之畏。
写厦门市第三次质检的作文题对“最时代”的看法,应认识到任何时代,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以“最”自居,当是虚夸不实之言,是当前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等社会流行病的体现,同时也应看到,对“最”的追求,也是一种时尚的表现,反映了当今人们趋利逐好的感性化、理想化流行趋势。这样辩证思考,完善、深化认识,才能写出有水平、有品位的作文。
辩证思维还要联系实际,使文章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
有个学生写厦门市质检“前行的力量”的材料作文,在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抑或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表明,单纯靠一种因素都无法决定“前行的力量”,“前行的力量”受多种因素制约时,举“5·12”大地震灾后复建的例子,作文写道:“‘5·12’大地震灾后复建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诞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同心戮力,离不开各对口援建单位的鼎力相助,这就是地震灾区前行的力量,也是中国人民前行的力量。”这样联系实际,理性思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显示了语言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作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写自己熟悉的,体验充分的,反复消化的,认识深刻的东西,这样写来才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自然流畅,得心应手,无论抒发情感还是阐发见解,都能体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所不为”就是不写自己不了解、不熟悉、认识肤浅的东西。即使命题较为宽泛抽象,离自身的认识实际较远,也要尽力将其具体化,使其符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思想认识。如果不切实际,不顾自身的认识水平,生搬硬套,机械拼凑,必定会弄巧成拙,既写不出自身的特点,又写不出自身的水平。只有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才有可能写出真切感人、至情至理的好作文。
有所为有所不为还表现在另一方面,“有所为”是指要重在深切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的锤炼。这种锤炼源于对社会现实的细致观察和细腻感受,源于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经常性的客观剖析和逻辑推断,源于对日常生活厚实的情感和思想积累。考生考前有必要多看报纸,关注一些重点热点问题,如“江苏四个部门搬不走一块楼板”、“北京五顶大盖帽管不住一条狗”、“我国十几个部门管不好一桌饭”等,尽量产生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