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性
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就曾说过:《国语》说“物一无文”,但今人当更应知道“物无一则无文”。此言可为圭臬。
对于考场记叙文而言,千字左右的篇幅,追求的是尺水兴波;从评价效果而言,则还当追求简洁明晰。兴波尺水必凝聚力道,简洁明晰必不能头绪纷繁。这二者实际都要求我们行文要能“一”,统一意味着文理秩序与文意和谐,这也正是文章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与记叙性散文相比,记叙文在这一点上有着更严谨的“行为规范”:它要求有更紧致的结构、更纯粹的素材和更明晰的主题表达。
记叙文在选材上的整体向心性要求正是建立秩序的基础。它要求我们所选的素材要统一服务于记叙主题与记叙主体的表现。比如,记叙主体是写人,那么素材就围绕着有利于人物性格形象的表现而进行;写景,则素材就围绕着景物与人物情志关系的表现而集中;写事,则素材就围绕着事件的因果以及因果关系内涵而展开。
以贝纳通广告公司的一组公益平面广告为例。主题是“反对种族歧视”。在主题的统领下,创作者围绕“肤色”与“平等”进行了饶有趣味的系列平面设计。为了突出黑白对比的纯净,每张画都以纯白为背景色。第一张是黑人母亲袒胸哺育白人婴儿;第二张是黑人婴儿小手放在白人母亲的手掌上;第三张是黑人青年亲吻自己的白人新娘;第四张是黑人青年与白人青年的手被铐在一起;第五张则是纯净的白底上三颗心,分别是白人的、黑人的和黄色人种的心。五张画按时序表达了不同肤色,共同人性的主题,又分别从生养、抚爱、婚姻、法律和心声等五个方面表达了种族平等的理念与追求。
再以2010年湖南省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为例。高考文题是《早》。作者立意怀念她已故的祖父。作者以“早”字串起了祖父生前的几个温暖记忆的场面:祖父早起在莳弄的花丛中朝我微笑;祖父给清早起床的我大白兔糖果,“几乎甜了我的童年”;祖父过早地于清晨离世。在这些主要场面之外,作者还围绕祖父组织了系列的细节,既丰满祖父慈爱的形象,又发挥出了结构文章的功能。
如果你愿意更精细一点的话,还可以在选材上进一步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素材之间的关系在主题指向上、情感基调上是否能协调一致;素材选择是否能够兼顾主题在不同方面表达上的需要,就像贝纳通的五张画一样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映共同的主题;用于场面的主干素材与用于补充的细节素材之间的协调与布局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