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立
厦门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高三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
试卷点评
作文命题用意值得称道
今年省质检语文试题比较平实,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有几个亮点:
一、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题较有新意。文学名著多项选择题表述简捷明快,考查学生能否依据情节发展的逻辑和人物性格的逻辑来做出正确判断。对于那些死记情节梗概的学生来讲,这道题是一个警示和劝诫。文化经典选考《孟子》,取材平易,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两道考题都是主观表述题,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回避了往常押宝式的猜答。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最后一道表述题出得很合理,它不仅要求考生要懂得梳理文章层次,还要准确把握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这种文体本位的命题思路,让人耳目一新。
三、语言文字运用题长期被视为 “鸡肋”,毕业班师生对这道题常常态度复杂。这次省质检综合考查了正确使用成语、正确书写汉字和辨析修改病句三个考点,个人觉得很有价值,它击中了中学语文长期淡化语基教学的痛处,大量考生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提醒我们,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不可偏废。这道题从选材和考查内容都较为生活化、情景化,考查的也都是一些常见的字词句,只要跳一跳或踮起脚尖就能够得着,这也给我们下一步的复习指出了方向:语言文字运用题,须得有所为!
四、作文题命题用意值得称道,命题“有益与无益”很具现实意义,在价值多元甚至混乱的当下,在功利主义和事务主义盛行的今天,每个人都要思考,什么才是“有益”的?许多事物被视为“无益”,是否缘于我们价值评判的偏差?我们应该选择或重构价值体系?这道作文题更像是人生立意,它引领思考的是安身立命的重要命题。当然,由于采用“材料加二元对举命题”的出题形式,限制色彩强了些,审题门槛高了些,客观上影响了许多考生的临场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