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是广西师范大学较早创建的理科院系之一。学院办学70多年来,一直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办学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目标,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具有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不仅有像孙益辉这样扎根基层、坚守讲台的教育工作者,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还遍布广西乃至全国化学及相关行业,成为服务国家建设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随着“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提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凸显。近年来,学院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不断探索以化学优质专业综合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为基点,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构建“三性·三能·三课”化学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为亮点,通过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构筑国家级别高水平创新实践平台,探索“开放—融合”科教协同育人新机制,为高素质及拔尖人才成长开辟道路。
“三性·三能·三课”是按照“师范性、学术性、实践性”的西部民族地区高素质化学人才定位,以“专业基础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将“课程、课堂、课题”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创新推动改革 建构培养新模式
要实现“培养西部民族地区化学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必然要求不断创新和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路径是什么?人才培养的发展空间在哪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评价?当改革与探索起步时,学院就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把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以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办学条件和教学管理为保障作为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方面,学院持续深化化学专业综合改革,有效提升高水平师资参与教学积极性,提高育人水平及教学质量,着力解决育人质量整体提升的问题。不仅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上加大改革力度,而且在具体实施工作中,增加有益于学生选择、因材施教、激励创新的创新类课程、实习与实践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学化学设计)的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的课程基础。
同时,学院还探索一个专业两套人才培养模式,对师范生实行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实施“观摩准备—见习定位—实训强化—实习提升”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师范技能训练4年“一贯制”。通过建立和实施“首席教授制”、加强基础专业课程教学、分岗考核、着力青年教师培养等一系列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实现了以综合改革推动全员育人。
另一方面,学院把师范性、学术性、实践性作为人才培养品格定位;以专业基础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作为能力达成导向;基于学生面向未来的发展需求,以化学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为本,实现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协同发展。
在探索实践“三性·三能·三课”化学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院不但建构起了“观念引领—模式创新—培养人才”这一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的完整路径,也同时充分依托化学学科优势,为人才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物质基础。
以融合打造平台 探索教学新发展
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优秀的本科教育。“独秀实验班培养计划”正是广西师范大学在拔尖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创新和探索。
依托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并成为该校率先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
在此基础上,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独秀实验班”正式创立。自开班以来,“独秀实验班”立足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形成了完善的大众教育下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采取首席教授负责制、小班教学、配备优质师资和导师1对1培养制,打通本科与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学生塑造为拥有扎实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化学学科基础研究创新型人才。
十年树人,从“独秀实验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他们先后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20多所一流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在科学的殿堂里继续求索。自“独秀实验班”创办以来,已有10名毕业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提前录取为研究生……
“独秀实验班”的成功实践,既有老师们辛勤耕耘、学子们孜孜不倦,更是化学与药学学院夯实育人平台,探索“开放—融合”科研反哺教学新机制,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结出的硕果。
在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为本科教学及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与学术基础,将化学学科优势转为育人优势。
近年来,学院着力强化教师队伍科研和教学能力,拥有一批荣获国家级别和省部级人才称号的学科带头人和自治区级、校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梁宏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明华教授、教育部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沈星灿教授、广西“八桂学者”赵书林教授……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通过“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育人,参与本科生人才培养,打造了优质师资平台;建设了一门国家精品视频课程(2014年验收)“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教学论”4门自治区精品课程,打造了优质课程平台;获批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首批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和自治区人才小高地,打造了优质科研训练平台;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别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造了优质实践平台。
在成功打造“四类平台”基础上,学院面向本科生开放国家级别化学实验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大中型仪器、教师科研课题;把理论课教学内容融合科学研究进展,综合实验紧密融合教师的研究内容;同时还邀请国内外院士进课堂,学术报告向本科生开放,点亮“化学前沿”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启迪思维编写系列实验教材,融合教师的科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学院成功探索“开放—融合”科研反哺教学的新机制,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和育人资源,让学生成为培养成果的最大受益人。
最近10年的数据显示,学院培养的高素质化学人才遍布基础教育、高校、相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反哺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承担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90多项。本科生作为主要完成人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在国际权威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学生在国家级别、广西获得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130多项,其中获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最高奖项33项/人次。学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达到85%、考研率近25%、就业率超过90%,学生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及重点大学普遍好评。
以效用塑造品牌 开辟育人新道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在“三性·三能·三课”的创新与实践,不仅为学科发展建构起成功模式,而且成功回答了人才培养如何适应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如何创新西部民族地区化学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着力解决西部民族地区优质教学资源等一系列问题,为西部民族地区化学高素质人才培养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目前,学院创新与实践的成果和经验已经在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玉林师院、河池学院、贺州学院、百色学院、钦州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高校投入使用。国家精品视频课程“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上线后大受欢迎,点击率持续走高,示范和引领了国内中学化学教学论的教学改革。国家级别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广西仅有的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办了广西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吸引了国内20多所高校来此学习交流化学专业综合改革新措施。学院还与美国、英国、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多次在各级各类会议和报告中推广经验,成为立足广西、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同类专业建设优质经验。
风来潮起,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展望未来,仍然没有停止探索与创新的脚步。高素质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贯穿在整个教研过程中的经常性工作,在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的灵魂工程里,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筚路蓝缕,依然砥砺前行。(沈星灿 邱建华 谭彦)
、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