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和家里客人聊天时,孩子会一直插话;小伙伴已经生气了,孩子却浑然不觉;孩子的钢琴、游泳和书法,样样都学得不错,可就是学不会与人相处。
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赵女士的困惑是,虽然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个童言无忌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多一些宝贵的童心,可真正当孩子“目中无人”、不懂“察言观色”时,却也让自己觉得尴尬。
孩子的察言观色能力其实就是社会认知能力,如何提高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与人相处?
讲述
孩子看不懂他人的脸色
赵女士(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
我一直在想,上四年级的儿子和别的孩子相比是不是“短根筋”?虽然儿子学习上的事我操的心不算多,练钢琴、学游泳、写书法,儿子也兴致勃勃,不需要我催促,可在和人相处的事情上,儿子显然存在短板。他看不懂别人的脸色,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经常好心办坏事。
前两天,家里来了一个我的老同学,多年不见我们聊得很开心,可儿子也在一旁凑热闹,还时不时插上一句话,让我啼笑皆非。说到一件什么事的时候,儿子竟然说:“老妈,你是不是瞎讲啊。”在老同学面前,儿子的表现让我汗颜。
孩子童言无忌、心无城府,本来不是坏事。单纯一点,少些世故,是孩子天性的自然流露,可是我发现,有时孩子显得那么“不合时宜”,而且,这种“不合时宜”也影响了孩子和小伙伴的正常交往。
比如昨天,邻居家的孩子小明到家里来玩了,儿子把他心爱的汽车玩具都拿出来和小伙伴一起分享,两个人一开始玩得很开心,可不一会儿,在房间里我就听儿子在大声说:“我就不让你走!就不让你走!”走进客厅,我发现小明黑着一张脸,我问他怎么啦,他说不想玩了要回家,而儿子却嚷嚷着说还没玩够。
后来我得知,因为小明想玩儿子手里的那辆汽车模型,可儿子没给小明,小明不高兴了,而儿子却一点也没有觉察。于是就出现了小明想走,而儿子拦住家门不想让小明走的一幕。
有人说孩子过于在乎他人的脸色,可能会妨碍自我探索,并且影响自尊、自信的发展。可是,孩子不懂察言观色,不善认识冲突,就不知道如何处理矛盾、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单纯、幼稚和成熟、世故之间,做家长的该如何帮孩子找到平衡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