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8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文 杨靖/图)成长中的孩子总会有一些小秘密,他们不愿意和父母说。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小秘密在父母面前经常藏不住。
为什么孩子就不能有隐私?当孩子发现妈妈偷看自己的日记,偷听自己的电话,是该大发雷霆还是无声沉默?如何看待父母的这种行为?
讲述
妈妈又偷看我的日记
琴琴(化名,初二女生)
我写日记的习惯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记得那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很漂亮的缎面日记本,我特别喜欢,每天都要在上面写上一些东西。现在想来那些东西挺鸡零狗碎的,比如:爸爸、妈妈带我上公园啦,又去吃肯德基啦,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啦等等,反正我写得不亦乐乎。
小些时候对秘密和隐私没什么概念,我写了日记爸爸妈妈还会指点一番。不过,到了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就不太乐意爸爸妈妈看我日记了,因为有一天我收到了班上一个男同学写给我的一封说喜欢我的信。第一次收到这样的信我很紧张,我把这封信夹在日记本里,藏到了书橱的一个角落里。
可有一天我发现放在角落里的日记本被人动过了——肯定是妈妈,难怪前两天她总是旁敲侧击地问我,班上有没有男生喜欢你啊之类的话,其实我本来就想告诉她这件事的。于是我就说有,还说前几天我收到了一封情书,不过我一点也不喜欢他,也没有去回信。妈妈哦了一声,好像漫不经心,但我感觉到她似乎如临大敌。
自那之后,妈妈总会想方设法看我的东西,并扬言说我还没有长大,她必须担负起监护责任,了解我在想什么、做什么。我跟谁打电话、和谁做朋友、作文写什么她都关心……此后,我对记日记的兴致越来越小,因为我感觉妈妈就像特工007,想要把我看透的感觉。
这个暑假在家有些无聊,我又开始在日记本上涂涂写写,写完后自以为藏得很隐秘,可昨天我还是发现妈妈又偷看我日记的“蛛丝马迹”,这让我很气恼,忍不住向爸爸吐槽妈妈侵犯了我的隐私权,是个“偷窥狂”。可妈妈很不服气,还说我屁孩子有什么隐私,她的所作所为还不是为了我好。
我感到一种不被妈妈信任的痛苦。难道孩子年龄小,就没有隐私可言吗?父母未经孩子同意就翻看日记和书信、偷听孩子的电话,真的天经地义?
点评偷看日记等同于作弊
林瑛(厦门湖滨中学心理教师)
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理由总是相同的。孩子越大,家长就越不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不知道孩子遇到什么事情,也就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沟通,怎么教导孩子。他们认为,虽然偷看日记这个行为不好,但是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孩子好。然而,真是这样吗?
了解孩子,和孩子沟通,是家长的责任。用偷看日记的方式来了解孩子,实际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作弊的行为,和小孩子考试的时候偷看课本没有本质区别。我们教育孩子不要作弊,因为通过作弊的方式也许可以应付一两次考试,但是并不能根本上解决学习的困难,反而会使得孩子养成学习上畏难、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同样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爱和沟通,任何投机取巧的方式,都是短视的,有副作用的。
偷看日记的行为,首先是一种不良的示范,孩子会有样学样。其次,对孩子而言,青春期的孩子,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他们最大的渴求,也是他们获取自尊自信的源泉,家长任何未经同意窥探隐私的行为,都会让孩子感到被侵犯、被羞辱、安全感被剥夺,他们会觉得这是家长不尊重、不信任自己的表现。
尊重和信任,都是相互的,家长偷看日记的行为一旦被孩子发觉,会严重损害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使家长失去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当孩子觉得家长不可信的时候,拒绝沟通也就成了必然的。
主张
尊重信任双向沟通
林瑛老师说,在家庭教育中,爱与沟通是永远的主题,只有爱不懂沟通是不行的;以爱之名侵犯孩子的隐私、以偷窥来取代沟通,更是错上加错。
当孩子发现家长有类似行为,建议不要表现得过激,以免破坏亲子关系。要跟父母平心静气地沟通,让他们知道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真的遇到困难时自然会向他们求助,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从家长的角度,在家庭中营造互相尊重、信任、安全的氛围是很重要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态度。让孩子明白,在家长面前,自己的想法是被理解的,自己的意见是被重视的,自己是可以和家长商量事情并从家长这里获得帮助的。只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那么不需要偷看日记,孩子也会大大方方地把你想知道的事情摆在你的面前。
2.尊重隐私。当发现孩子对自己有所保留,家长不能表现得太过在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这些小秘密往往只是一些小事情、小心思,为了知道这一点不重要的事情损失孩子的信任,得不偿失。
3.难得糊涂。有些家长喜欢猜测孩子的心思,然后说出来,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树立权威。这种做法其实是不智的。威信树立的同时得到的是孩子的防备,一旦孩子对家长有了戒心,孩子什么都不说了。有时候适当装装傻,难得糊涂,反而能解除孩子的戒心,让他们更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
4.双向沟通。家长实在想看孩子的日记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请给予孩子同等的权利。交换日记,通常在密友之间进行,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交流内心的想法,巩固友情。其实家长和孩子之间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用交换日记的方式,公开公平地和孩子进行双向沟通。把无法付诸口头的语言,把内心对孩子深沉的爱,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孩子感受到的同时,也可以从孩子那里得到相同甚至更多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