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师发现,布置作文题,让学生收集材料补足论据,很多学生做不好这项工作,反映出他们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事实上,以往学习的课文、课外文章就有很多这方面的论据。不善于积累,就无法把课内学到的内容灵活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高中语文学习要注重积累和应用,注重理解和探究,注重阅读和写作。平时还可以写日记练随笔,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形式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内容也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陈成龙说,坚持练笔,既可以练语言文字的熟练程度,还可以练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
创设学习语文氛围
陈成龙建议,要创设学习语文的氛围。比如学校有图书馆、阅览室、读书角。在家里,也要注意阅读情景的创设,鼓励孩子多读一些名著、畅销书及有档次的书。可以把这些书放在沙发旁等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阅读。学习这些作品既可以提升创新能力,又能够获得思想和方法。“课外阅读是开阔视野、提高语文能力与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学得好的人,阅读面往往比较广泛。对于那些能给人思想启迪的文章内容要认真读,探究性地读。”陈成龙说,高一、高二阶段应该立足扩大阅读面,涉猎名篇、名著,但千万不要“吃快餐”,抛开原著只读梗概。要“与大师对话”,走进他们的心灵。
有些孩子说做作业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读书?陈成龙建议,利用假期有计划地读完教育部规定的“高中生必读篇目”中的书籍。如果一个人阅读量不足“内存”不够,那么他的表达就平淡无味或平庸肤浅;如果一个人阅读量库存丰富,并经常得到补充,他的理解准确,表达也就生动流畅。
到了高三阶段,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题型、方法训练,毕竟应试教育不可避免。而有了高一、高二阶段的学习基础,孩子们学起语文来会更有底气,也容易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