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钱背后有深层原因
张明珠(厦门鹭江新城小学心理教师)
事实上,孩子偷拿家里钱或他人东西的这类行为并不少见。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并不理解什么是"偷",对孩子的这类行为,家长不要太夸大。
很多时候,家长发现孩子拿钱后又气又急,对孩子严加训斥甚至连骂带打,很少去关注孩子产生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和内在情感。结果是,孩子的问题行为没有得到纠正,甚至更加抗拒,亲子关系也受到影响,这就违背了家长教育的初衷。
那么,孩子拿钱的原因有哪些?
其一,心理自卑或盲目攀比。这类孩子或是为了所谓的面子,通过拿钱买东西来炫耀、获得同学的尊重;或是盲目攀比,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要拥有。
其二,为了获得友情。有的孩子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或由于家长给予的关爱不够导致孩子内心孤独,于是采用买礼物送同学的方式来“讨好”同学,以此赢得友谊,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其三,变相反抗。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格,这也不许买那也不许买,孩子便私下拿钱去买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还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缺少情感上的关心和交流,孩子便以拿钱的方式来引起家长的注意。
其四,自我中心,我行我素。平日一些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只要孩子想要就千方百计满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只要自己想要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一旦父母不答应就会想办法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此外,也有个别孩子是由于被别的孩子胁迫或是模仿大人大手大脚花钱等原因而出现偷拿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