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昨天,导报记者随访厦大、集大、厦门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毕业生发现,虽然本科大学毕业生起初预期薪资最少都在3500元以上,但不断碰壁之后,最终签约时,起薪在2500元,甚至更低的大有人在。
集美大学毕业生小林就职的物流公司每月给她的底薪是1300元,加上提成每月大概能拿2400元,加班是家常便饭,工作也很忙碌。“刚开始,3000元我都觉得低,同学们也很不屑,再后来2500元就有很多人投简历了。”小林说,身边找到工作的同学工资水平大约在2500元,好一点的三四千元。“有人开玩笑说,‘你想用5000块雇一个民工?笑话!5000元只能顾2个大学生。’真的很讽刺。”
无奈啃老 只为维持必要开支 在厦门生活,每月两三千元的工资该怎么计划安排?听听厦门理工学院毕业生小辉(化名)算的一笔账。
小辉是湖里一家销售公司的普通文员,月薪3000元左右。每月,他和同学合租的两房一厅要支出1300元,水电费、宽带费、手机费至少300元,再加上交通费、伙食费近1000元,只剩下400元左右。“还得买日用品,每月工资全都用在这些必要开支上了。”小辉说,如果遇上公司有同事结婚生孩子要包份子钱,有时要添置一两件好点的衣服,或者碰上老同学要聚餐,他都得向家里要“赞助”。“我已经很省了,家里人也能理解。现在只能先将就着过渡,看有没有更好的工作,或者做几年看能不能升职加薪。”小辉的无奈很典型,“工资这么低,房租、生活成本那么高,只得靠父母支助”。所以,“小辉们”往往都在走一步看一步,“啃”一月算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