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儿子三岁时,我就开始每晚给他讲故事,从传统故事《小红帽》,一直讲到《一千零一夜》,儿子常常是伴着我讲的故事入眠。
到他五岁时,幼儿园老师说我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弱,性格内向,不喜欢当众发言。
一直喜欢听故事的孩子怎么会语言表达能力弱呢?我反思了下,我在培养他“听”,却忽略了他“说”的能力。我决定,晚上讲故事的必修课得反其道而行之,我要让儿子讲故事给我听。
那天晚上,我对儿子撒娇说:“今天妈妈想听你讲故事,你能讲一个故事给我听吗?”儿子兴奋地答应我了,他决定给我讲一个我曾经为他讲过的故事——《渔夫和金鱼》。
一开始,他讲得磕磕巴巴,表述不清,比如,他讲“渔夫哭得落花流水”,我便打断他说,“‘落花流水’是形容被打败的样子,不是形容哭的”,他便恍然大悟说:“哦,我以为是哭得流鼻涕水了,就叫‘落花流水’呢。”我便忍不住哈哈大笑。
但后来,他讲得明显流畅了,很可爱地应用了网络语言,比如,“老太婆见渔夫什么都没带回来,郁闷了”,这些生动的语言逗得我哈哈大笑。
在他讲述中,我多次被他童真的表述逗笑,我的笑容感染了他,他越讲越起劲。当讲到最后一次渔夫去找金鱼时,他完全忘记故事原版了,直接改成了“金鱼听了渔夫的话,很生气,说,渔夫,你是好人,可你那老太婆太坏了,你不要理她了。我让你当王子,不过,你老太婆还是要让她去守着破木盆”。
我被这意想不到的结尾彻底地雷住了,半晌没回过神,倒是旁边盯着电脑打游戏,一直偷听儿子讲故事的老公一下乐了,说:“儿子,你倒是奖罚分明啊。”
从那天开始,儿子就正式开始每晚讲故事了,我和老公都成了他雷打不动的铁杆“粉丝”听众。那些故事,经小孩子的嘴讲出来,更具有童真童趣,最让我们高兴的是,那些故事,多多少少都走了样,而正是这些“走样”,表现出儿子丰富的想象力。
现在儿子已经读小学了,小学语文老师说儿子的作文,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写得不错。而且,他性格开朗,能大方地站在台上演讲。这些可喜的变化,我想应归根于他每晚为我们讲的故事。
让孩子多讲故事,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家长们不妨把“听妈妈讲故事”,适时改成“听孩子讲故事”,孩子一定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