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父亲角色在转化
方旭琼(厦门二中心理教师)
一声“爸爸”包含了众多的形象与责任,力量、勇气、陪伴、担当、果敢、宽容、幽默……《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的火热,让人们看到父亲角色的多元化,而现代社会生活也让传统的“严父慈母”形象逐渐转化为“慈父严母”。对于父亲,孩子们则更喜欢“慈父”。
缺失父爱的家庭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家庭都明白这个道理,因而也更加重视父亲的角色和地位。中国传统教育认为“父为子纲”,父亲在家庭中说一不二,子女必须严格遵从,但显然它已经和时代不符合了。
如今,孩子们接触的信息很广泛,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也越来越多,如今的慈父不仅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还要身兼孩子的父亲、保镖、朋友、兄长等。而一味强调自己威严、总爱板着脸的爸爸,用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命令式处理问题时,自然不会受孩子的欢迎,甚至出现孩子的抵触、反抗。
这样的结果是,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僵化了。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画面:父亲们在心里想着小时候那个“乖孩子”去哪了?而孩子们心里呼唤小时候那个“好爸爸”去哪了?
其实,做个与时俱进的“好爸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爸爸们不妨一试。
建议
“好爸爸”需要后天养成
美国作家格雷戈里·史雷顿写了一本书《成就好爸爸:男人一生最重要的工作》再次点醒很多爸爸:做父亲,才是男人一生最重要的工作。孩子要成长和成才,父亲很关键。成为一名好爸爸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养成的。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打造出充满爱的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对此,我们建议爸爸们:
1.好爸爸首先是好丈夫。善待自己,关爱妻子,关心家人,对家庭负责,让孩子从你身上学到什么是责任和担当。在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中感受爱和安全感,这对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2.付出爱和陪伴孩子。父母的角色是谁都无法替代的,有些父亲工作比较忙,如果在陪伴的数量上不够,那就多重视质量。陪伴孩子体验各种活动,让孩子在短时间之内尽情感受到快乐。记住,一边看手机一边陪孩子那不是真正的陪伴。
3.建立良好父子关系。好爸爸非一成不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需求也在变化,和孩子建立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注意倾听孩子,让孩子敢说、想说、乐于听你说,同时也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回应孩子。
4.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好爸爸接受不完美的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欣赏的目光看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让孩子有自己成长的空间。
5.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好爸爸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形成的,也不是刻意装出来的。因此,爸爸们更要明白自己的责任,从小事做起,从日常做起,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