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冲突的双方都有抱怨、难过、不舍和留恋,但当发现原本的闺蜜或兄弟早已无法控制地渐行渐远,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讲述
因为意见分歧 我们越走越远
小云(厦门高校大三学生)
大一新生报到时,我和婷婷一见面就觉得很投缘,与其说是舍友,我更愿意跟别人介绍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军训、上课、吃饭、逛街都在一块儿,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疯一起闹,每天基本形影不离,无话不说,差点都要被别人误会是同性恋了。
可是,随着我们之间越来越熟,矛盾却也越来越多。
婷婷有时候总爱居高临下对我的生活习惯指指点点,刚开始我觉得是因为我俩关系好她才这样,可后来,我发现她是真的看不惯我的一些做法。
比如她不喜欢我把吃剩的零食放在桌上,说会引虫子,不喜欢我赖床,说看着就觉得我懒,还不喜欢我把大衣拿回家洗,说什么我没自理能力。可这些都是我的自由啊,她怎么总像我妈一样嫌我这不对那也不对?
再后来,她谈了男朋友,我们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少了,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观点也越来越不统一,有时连聊天都能聊出一肚子火来。
那天,本来大家好好的一起在宿舍看电影,聊起了班里的八卦。我说小三能得逞肯定是那对被插足的恋人本身有问题,她突然激动了,蹦出来一句:“是小三自己道德败坏好吗?”搞得好像我要抢她男朋友似的。当下我就跟她争了两句,可能语气也有点冲,结果两人又因为这种小事闹僵了。
可能是我俩都太有主见的关系吧,吵得多了,现在单独在一起时,我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很郁闷,在和好朋友意见分歧时,我是该附和她还是该据理力争?附和吧,有时候实在觉得很不舒服,争吧,又伤感情,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点评
三观逐渐成形 潜在冲突出现
巨东红(集美大学社会学副教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小云开始对自己和婷婷之间的关系有所抱怨,有所担心,说明她将两人的友谊看得比较重,也正因如此,才会产生趋避冲突,也就是她已经明显感觉到不舒服,却又不想放弃。
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之间像这样从原本的无话不说到最后无话可说的情况很多,在女生之间也更容易发生。因为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度更高,心理更加成熟,也更加敏感。所以有人说女生之间的友谊比男女爱情还要复杂。
通常认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但实际上,大学阶段才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中学,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经历都专注在学习和考试上,很多人并未关注到自己对其他一些事情的看法,比如对爱情的看法,也就是婚恋观。但在大学期间,他们有时间安静下来反思,而且随着心理的逐渐成熟,自我意识也在不断成形。
刚进大学时,新生还懵懵懂懂,需要相互依靠、相互取暖来避免孤独感,这可能会掩盖了小云和婷婷两人之间潜在的矛盾。之后,随着三观的慢慢形成,再加上对周围环境越来越熟悉,有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冲突就会慢慢浮现出来。
此外,每个人都会从原生家庭的管理或相处模式中衍生出一些相关的惯性思维或想法,比如小云总认为婷婷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指指点点”,并觉得这是一种被控制、被干预的感觉,但其实,这或许只是女生之间正常的相处模式。
建议
调整相处模式 学会尊重他人
事实上,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不同、成长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因此,任何一对朋友都不可能要求对方事事都能和自己的观点契合,毕竟再好的朋友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相处本来就是互相影响、互相磨合的关系。
当与好朋友出现意见分歧时,要么遵从自己的看法,要么妥协,尊重对方的观点。如果选择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要据理力争,就容易失去对方。相反,如果想要继续友谊,就要学会妥协,调整与人相处的模式,或改变对事情的看法。至少,在保留自己意见的同时,也要允许对方有不同看法,并学会尊重他人。
不过,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归根到底是因为价值观的相似,也就是志同道合,若珍惜这段友谊,可以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志”和“道”,若达不到志同道合,两人也很容易渐行渐远。
总之,遇上价值观与自身有明显差异的朋友,如果坚持自己的看法,大学生就要接受一些友谊会慢慢淡去的事实。
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会并没有应硬性规定谁和谁必须要当一辈子的朋友,也就是说,即使当不了朋友,也无需有太大的心理负担。